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演講有隱情是怎麽回事?
特朗普撕毀氣候治理承諾、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在全球引發轟動。迄今為止,特朗普並沒有給出全新的、周詳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來解釋如何平衡上述環境友好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杜克大學的壹項研究表明,2030年前,減少能源和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可防止美國每年約30萬人因空氣汙染而早逝。減少碳排放可以降低美國極端天氣事件的風險,這些事件曾讓美國人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不僅僅是人類的生命,還有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氣候互動組織(Climate Interactive)與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系統動力學小組的合作項目Climate
Scoreboard的研究顯示,如果像既往壹樣應對氣候變化,參考場景下到2100年全球升溫4.2攝氏度。若全面實施當前《巴黎協定》的承諾及各國已宣布的減排策略,到2100年,升溫幅度為3.3攝氏度,兩者間相差0.9攝氏度之多。
上述合作項目的研究顯示,若全面實施當前《巴黎協定》的承諾及各國已宣布的減排策略,到2100年,升溫幅度為3.3攝氏度。若不采取積極措施,壹如既往,全球將升溫4.2攝氏度。 Climate Interactive官網 圖
中美兩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約40%。在此僅做個十分粗略的計算:來自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環境科學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02.97億噸,美國約為51.87億噸。若以此為基數計算,中國14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95億噸。
2014年中美雙方在京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前述橡樹嶺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二氧化碳排放約為57.96億噸,即2025年的削減量約為15億噸。由此推算,“中國14天的碳排放量,就足以抵消美國2030年預期的減排量”的說法很難站得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