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巴巴為什麽可以在美國上市?
很顯然,馬雲也不知道這個數字的精確值。因為在本周上市的最後壹刻,由於投資者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阿裏巴巴向交易所提出更改招股說明書的要求,這家國內互聯網領域的大型公司的定價區間從原來的每股60-66美元,提升到了66-68美元。
阿裏巴巴的值多少錢?這個問題的背後,直接關系到國內電商市場的總量估值。
這是因為阿裏巴巴這次上市的核心資產其實是淘寶及其衍生物天貓商城,到現在為止,這兩家公司占有了國內網購交易80%以上的市場,是壹家徹底的高份額領導型公司。
這個市場地位與淘寶的起點有關。在壹定意義上,淘寶的歷史就是國內電商的歷史。2004年淘寶成立的時候,網絡購物還只是壹種可能性,國內與淘寶壹同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大概只有當當等少數垂直網站。就當時而言,只有馬雲和阿裏巴巴才敢於嘗試用“大市場模式”去搭建壹個隨便賣家賣什麽的交易平臺——對於壹般的民間資本來說,這個平臺的建設和管理成本顯然都太大了。
互聯網作為壹種購物方式在國內顯山露水是在2008年,這壹年網購交易總額突破千億,在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占比當中突破1%。而淘寶的“大市場模式”在所有網購平臺當中占有絕對優勢——大市場模式可以容納海量賣家。而初期的淘寶買家們都很興奮,這個平臺上會出現很多他們想都想不到的產品品種,價錢也非常便宜。
這就是“大市場模式”的優勢。早期淘寶出現時有很多賣家把這裏當作了創業平臺,而產品的多樣性和價格戰是這些規模很小的賣家可以在淘寶崛起的根本。到現在為止,淘寶的產品多樣性仍然是壹個非常顯著的特征,不管是什麽稀奇古怪的商品,只要顧客想到了,並且去淘寶搜索,保證已經有人在上面賣,而且常常已經是賣了很久了。
在隨後幾年,網購作為壹種交易方式在國內的增速都是非常驚人的,差不多每年以50%以上的速率在增加。到2013年,網購交易總額突破了15000億,在國內商品零售總額當中占比已經到了6.5%。
阿裏巴巴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上市的。
超過5%的市場總值有什麽意義?變化在於網購在相當壹部分人群當中,已經從早期的先鋒和時髦事兒,正在逐步變成壹件平常事。我們已經可以把網絡購物看成壹個非常正常的交易方式放入流通業進行考察,而這就與阿裏巴巴的估值高度相關了。
在國內20-30萬億的商品零售總額當中,網購能占多少比例?馬雲和王健林的“億元賭約”其實就在賭這件事兒。作為個人,我是堅決站在王健林的這壹邊的。因為總體來看,互聯網購物,優勢在於它便捷、而且渠道總成本下降。不過無論如何,它是替代不了零售業人與人交易當中的樂趣的。因此在我看來,無論它如何改進,網購其實只是流通業的壹個補充手段,市場占比不可能超過20%,也就是說,就我的判斷而言,網購在國內市場的上限,交易總額大概不會超過5萬億,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尚有三倍左右的增長空間。
而對於阿裏巴巴的投資者來說,更不利的消息,在於淘寶壹直到很晚才開始變革早期的“大市場模式”。
“大市場模式”雖然給了淘寶以早期快速增長的優勢,足以使它成為這個市場裏絕對優勢的領導者。不過只要經常網購的消費者,都會對淘寶壹段時間內的假貨盛行和不專業的服務非常惱火。
很不幸,這是淘寶“大市場模式”的另外壹面,小規模賣家要拼價格戰,拼到最後壹定拼出假貨來,而同時,小規模賣家因為要盈利,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服務的品質也壹定會下降。而網購壹旦成為常態,顧客對於產品的真偽、品質和服務的要求,則壹定會提升。這是“大市場模式”下的小賣家根本無法滿足的。
其實這種競爭過程,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歷史當中已經看到過了。遺憾的是,馬雲壹直到2010年才推出淘寶商城,2012年才意識到再用淘寶來命名B2C網購交易會有問題,進而把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
這使得阿裏巴巴系旗下的網絡交易到現在還是給顧客留下“不可靠”的印象。來自於京東商城、當當等壹系列的網購平臺,都由此獲得了自己的發展機會。
與“大市場模式”相對立的網絡交易方式,是“B2C”交易方式以及像凡客這樣的垂直網購平臺。這三種網絡交易方式分別對應著實體性質的小商品市場、百貨店和專賣店,回顧壹下改革開放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在流通這壹環節當中,未來並不屬於與小商品市場對應的“大市場模式”,而恰恰是屬於大型的百貨店,和更為專業的專賣店。
而越過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這壹個比例,也恰恰說明網購常態化之後,大壹統的“網上大市場”淘寶,將會迎來壹個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的時代,這個時候,正是壹個精明的商業公司將其股份上市的時候。
馬雲的這種精明,其實在阿裏巴巴歷史上是有所表現的。2007年,阿裏巴巴的B2B業務在港上市,很多興高采烈投資於此的投資者發現,阿裏巴巴上市的B2B業務自開盤之後就沒有幾天價格高過發行價的。
其實在內行看來,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阿裏巴巴的B2B業務之所以紅極壹時,本身是因為中國實行出口戰略的緣故。由於國內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有產品出口的需求,而又找不到國外客戶,所以阿裏巴巴的B2B業務作為壹個交易平臺才會極受歡迎。
而到了2007年,很多人都已經觀察到,中國產品到此時已經席卷全球,造成西方很多國家初級勞動力就業困難。此時,西方各國政府已經紛紛采取措施對中國產品樹立壁壘,出口戰略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阿裏巴巴的B2B業務是壹個信息平臺,它提供的是企業與國外客戶認識的機會。從1999年創業,到2007年上市時分,西方有需求的大客戶,其實已經在八年時間內被國內的中小企業顧客切分完畢了。
而這個時候,當然也是馬雲把這個業務套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