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影片《路邊野餐》究竟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其電影技法有何過人之處。

影片《路邊野餐》究竟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其電影技法有何過人之處。

《路邊野餐》:晦澀之夢

文/夢裏詩書

電影是大眾的藝術,它並不如同壹幅畫,可以只是沈浸在自我藝術的精神世界,誠然《路邊野餐》在形式上達到了壹定藝術的高度,但情感和劇情的空洞卻很難引發大眾的***鳴,這樣的電影只是將藝術作為了標榜,而卻並沒有考慮大眾才是電影的基石。

《路邊野餐》不同於浮誇只知套路的庸作,來自貴州的苗族導演畢贛,在他的影像世界中能真切感受到壹種源於人文的沈澱,在電影美學的造詣上有著較為出色的表達能力,但在這部電影中,這種能力並沒有成為真摯的情感***鳴,反而只是給人壹種故弄玄虛之感,這就如同那長達四十二分鐘的長鏡頭,他有著導演費心設計的藝術之處,但即沒能去很好的帶動觀眾情緒,也難有多麽震撼的思想表達,不過只是為人所見導演自已的恃才放曠。

這近乎是壹個沒有完整劇情的電影,而妳不可能要求大眾像看維納斯雕像壹樣,皆能在電影中欣賞這樣壹種藝術境界,透過主人公陳升,我們看到了電影所賦加的多條線索,坐牢出獄後的悲情冷暖,但人與人間的關聯是如此的虛無縹緲,諸多夾雜其中的線索卻難以形成壹種強有力的渲染,太過空靈碎片化的演繹,既能說電影做到了其期望的如夢似幻,也可以說是壹種假以文藝的虛無。

那麽這部作品究竟想表達什麽呢?透過陳升尋找自已的小侄子,受人所托將舊物帶給舊請人,在親情與愛情,現實與夢幻的交織裏,電影實則做出的是如何面對“過去與未來”的生活禪悟,但這種表達在影像與情感的斷層中是如此的平乏,甚至讓本厚重的人文氣息亦變的難以感懷,這樣的作品或許為烏煙瘴氣的中國電影帶來了壹股清新的柔風,卻無從給人以情感的動容。

電影技藝的所擅,使《路邊野餐》看到了畢贛別具壹格的執導功底,但沒有真正歷經歲月滄桑的磨合,畢贛的電影仍舊是不成熟的,他還未有如婁燁、侯孝賢那種飽滿的情感表達,終只是場晦澀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