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哥特小說始祖瑪麗·雪萊和她的著作

哥特小說始祖瑪麗·雪萊和她的著作

哥特式文學興盛於維多利亞時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學及魔幻小說的行列,其內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靈等為主,有著濃厚的恐怖色彩。哥特式文學,對於黑暗壓抑,死亡美學,宗教情結以及唯美主義,有著壹種天生的近乎偏執的極致追求,他總是表現出壹種孤僻疏離、陰沈的精神氣質。

瑪麗·雪萊 (Mary Shelley)是英國著名小說家,也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的繼室

PS.這個雪萊就是寫“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的雪萊,瑪麗就是他的妻子

瑪麗·雪萊在女作家中是壹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她在1818年創造了文學史上第壹部科幻小說《 弗蘭肯斯坦 》,也因此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

而《弗蘭肯斯坦》在這兩百年間也不斷地在銀幕上出現

《弗萊肯斯坦》又譯名為《科學怪人》、《人造人的故事》等

講述的是壹位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弗蘭肯斯坦,力圖用人工創造出生命卻引發了壹系列血腥命案的故事。

故事裏主人公弗蘭肯斯坦懷著犯罪心理頻繁出沒於藏屍間,嘗試用不同屍體的各個部分拼湊成壹個巨大人體。

但當這個怪物終於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卻被他的猙獰面目嚇得棄他而逃,而這個怪物卻緊追不舍地向弗蘭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

與此同時接踵而至的更是壹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長久以來,由於《弗蘭肯斯坦》中所表現出來的陰森、神秘、恐怖的氣氛以及充滿兇殺、暴力和懸念的情節,它壹直都被歸類於哥特小說。但它又通過在傳統的哥特式小說的基礎上加入現實主義以及科學幻想的要素,從而進入到哥特小說發展的壹個嶄新階段。

這種創新使哥特小說發展的道路變得多樣化,哥特色彩逐漸成為蘊涵在其他文學類別中的重要組成要素。

當哥特小說已經不再成為壹種主導的文學類型之時,哥特色彩則成為各種文學作品中永恒的隱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