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將全員核酸檢測
隨著海外新冠疫情再度洶湧,嚴防死守之下,病毒又壹次在中國撕開了壹個口子。21日晚,南京宣布實施全市全員核酸檢測,成為自武漢、青島和廣州之後實現“全城檢”的又壹個人口千萬量級的大城。
疫情在暗中曼延,快速而隱秘短短兩日間,這場始於祿口國際機場的南京疫情,迅速改變了這座常駐人口近千萬的都市。先是7月20日上午,南京市江寧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接祿口國際機場防疫專班報告,在祿口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定期核酸檢測樣品中,有檢測結果呈陽性。
下午6時,重新采樣的檢測結果中,9份結果呈陽性——8比特是機場保潔人員和1比特是客艙保潔人員。當夜,南京市相關部門發布通告,要求自即日從南京祿口機場出港的旅客必須持有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同樣是連夜,南京展開了針對江寧、溧水兩區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以求在疫情尚可控之前快速排除風險。但,狡猾的病毒總能以出人意料的管道給防疫工作帶來讓人頭疼的變數。7月21日上午,南京鼓樓醫院發布通告,鼓樓醫院門診部暫停開診。據悉,其停診與壹名無癥狀感染者曾前往鼓樓醫院就診有關。官方發布的活動軌跡顯示,該患者曾於7月20日上午,陪同女兒乘坐網約車前往鼓樓醫院就診。
南京鼓樓醫院是南京市的標桿性三甲醫院,也是防疫工作中的重點敏感區域。這起停診事件,不僅給後續的防疫與流調工作平添了不小的風險和壓力,也讓人擔憂,在人們未察覺之前,病毒到底已暗中攻破了多少疫情防線上的重要堡壘?
7月21日下午13時,陽性感染者新增至17例,確診病例9例,無癥狀感染者8例。截至目前,此輪疫情的源頭仍顯得撲朔迷離,尚無確切答案。此外,據官方公布的患者活動軌跡顯示,最早的活動時間可追溯到7月6日。
病毒到底在南京已經悄然傳播多久?鼓樓醫院這樣的“雷”是否只是冰山壹角?如果感染源頭和時間都不確切,那麽是否意味著流調和溯源的難度很大?細思之下,南京這輪疫情的這些信息盲區仍然讓人擔憂。
從沿海到內地,病毒愈加近了這已經是兩個月內,新冠病毒第三次成功登入中國人口千萬量級的大城市了,本來,這些都市壹直是中國抗疫方面的優等生。海外感染形勢愈加嚴峻,又有不少國家重開邊境的背景下,病毒在中國的登岸地點也從邊境城市到港口城市再到內陸都市,
相較於近半年曾出現局部疫情的上海、廣州、深圳的幾個機場,南京離海岸遠壹些,機場輸送量較低,國際到港班機數量更少,接觸境外病毒的風險也理應略低,然而,病毒還是來了。今年1月,上海的散發疫情中,張文宏曾介紹,這是進行了“瓷器店裏捉老鼠”的精準防控;到了廣州疫情,政府本希望同樣使用“精準防控”的辦法,卻在兩周後不得不放棄,實施了全員核酸檢測。
在本次南京疫情的應對中,發現新冠核酸檢測陽性的消息公布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附近的祿口街道,14萬多居民連夜接受了核酸檢測;其後,核酸檢測範圍擴大至江寧區;並最終,7月21日晚,南京宣布實施全市全員核酸檢測,成為了自武漢、青島和廣州之後實現“全城檢”的又壹個大城市。
“全員核酸是理性的選擇,但代價太大了。”壹位流行病學家告訴八點健聞。與去年夏天的沈默相比,這個夏天的疫情幾乎是此起彼伏,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幾乎成了常態。
疫情走過了壹年半,疫苗接種也已進行了小半年,形勢卻正變得愈加嚴峻。汕頭大學病毒學家常榮山向八點健聞表示:“境外的感染基數大了,去年的這個時候可能只有幾千萬,但現在,可能擴大了十倍以上。而且,新毒株的傳播能力更強了。傳播能力更強的新毒株,正在不停探索新的破防途徑,尋找進入中國本土的可行路徑。
機場,新冠病毒的新突破點?新冠病毒突破機場防線,南京並非特例。在病毒發生變異、傳播速度增強的背景之下,機場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環境。
中國臺灣曾兩次放寬了對未接種疫苗的入境飛行員的隔離要求,從原本的15天,到5天,最後改成了3天。2021年3月底,英國突變株趁機而入,引爆了自臺灣華航桃園機場酒店而起的大規模疫情。5月,優等生新加坡破防。在壹名清潔人員確診後,樟宜機場壹周內有25名工作人員確診。
傳播力增強的變異毒株的確使機場防控變得艱難起來。“原本不是漏洞,現在也是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張洪濤副教授做出了壹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壹張網,原先的病毒,傳播力低,只能突破大的漏洞進來,而現在的病毒不僅能輕易穿過大洞,還能突破壹個個小漏洞”。
深圳614疫情中,最先中招的是壹比特負責國際航班入境旅客流調工作的海關人員,稍後又有壹名機場內餐廳服務員被檢出,二人都感染了delta毒株,與CA868國際航班輸入的陽性病例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
該輪疫情後,深圳升級了高風險工作人群的集中管理措施,要求對境內、境外班機場地實施硬隔離、全分割,確保人員軌跡無交叉;對國際機場、陸路口岸、港口碼頭以及海關、邊檢等口岸壹線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實施集中居住、“兩點壹線”閉環管理。離崗時需進行核酸檢測並實施14天隔離。
這次,病毒發現了另壹個“防守薄弱之處”——機場保潔人員。汕頭大學病毒學家常榮山告訴八點健聞,“班機上如果有未檢出的排毒者,他們的排泄物、廢棄物,混在垃圾裏,都是由保潔人員收集、清理的,機上服務員防控好,不容易被感染;但是,收集垃圾過程,打掃機艙時,防控沒做好,就可能被感染。”
實際上,最新版的《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術指南》裏對各類人員個人防護給出了參考建議,其中,國際航班的清潔人員均須佩戴壹次性手套、鞋套、條形帽,高風險班機除佩戴N95或KN95口罩外,還建議“穿長衣(或袖套)、長褲,防止皮膚裸露,回收醫療垃圾建議佩戴護目鏡/面屏”。
但現實中有諸多阻力,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張玉蛟教授向八點健聞分析,未經培訓的保潔工作者很多不懂防護。即便懂,也有操作不規範的可能,張洪濤舉例,“就像防護服壹樣,怎麽穿怎麽脫都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妳如果脫衣服的程序不壹樣,可能就感染了”。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官網發布的信息,員工的疫苗接種率已超90%,這可能給了工作人壹種安全感,反而疏忽了物理防護,張洪濤解釋道“本來疫苗給了妳壹定的保護力,但是如果防護不到位,暴露得很充分,那麽整體被感染的幾率有可能不降反升”。
感染風險較高的保潔工作者,實際上並不在機場的嚴密防護圈裏。病毒破開口子後,幾乎是長驅直入了——機場篩查壹周壹次,給了病毒傳播的時間;保潔工作者的日常活動給了病毒傳播的空間。
多位專家建議,國際機場需要新增核酸檢測的頻率和精度,同時也需要對保潔工作者加強培訓和科普。國外疫情持續升溫,病毒也將持續沖擊機場防線,原本概率不高的傳染路徑,正在壹個個變成現實,這壹次的漏洞補上了,下壹次會是哪兒呢?
漏洞、懈怠和加強針南京這輪本土疫情,已經是在2個月內,中國的第4次本土疫情,此前是廣州、深圳和雲南瑞麗。疫情走過了壹年半,我們對於疫情的了解越來越多,能用於對付病毒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全員核酸檢測,封城,中國的疫苗接種已經超過14億劑,在疫情防控上,中國幾乎窮盡了所有科技和管理手段。
但從近幾個月頻發的本土疫情看來,病毒比人類更聰明跑得更快,形勢卻正變得愈加嚴峻。對於本次南京的疫情,壹比特傳染病學家認為,“很有可能已經有社區傳播了,因為感染時間已有壹周,且新病毒的傳播的速度很快。”不過,考慮到季節因素,“夏天,氣溫高,不利於這種病毒的傳播。”病毒發生進壹步大規模傳播的情況仍然是不大可能發生的。
“我們的機場境外輸入防控壹定是有漏洞的,這也正是本次疫情帶給我們的警示。”壹比特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流行病學家則認為:“輸入管理有時很難說是漏洞,因為,(客觀條件限制),妳不可能做到像傳染病房那樣的全隔離,做不到那個水準……現在如果因為曠日持久發生疲憊放松,也是常態。”
他建議,重點人群要接種第三針加強針。他還提到,國內已經有些研究人員在做加強針相關研究了,只是相關數據尚未公布。疫苗專家陶黎納則認為,“加強免疫的安全性完全不需要擔心,但是可以突破傳統疫苗的相同疫苗加強路線,改用其他技術路線疫苗加強,現時可用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也許註射或者吸入都可以考慮。”
而事實上,即使有了加強針,也非全無隱憂,接種疫苗後,很多人都變成輕癥,甚至無癥狀感染者,從而不容易被發現了。“對於我們現時’零容忍’的防控目標而言,這幾乎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