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1940年楊靖宇抗日犧牲,妻子至死不知,子女11年後才知父親是英雄-

1940年楊靖宇抗日犧牲,妻子至死不知,子女11年後才知父親是英雄-

1928年3月,壹位叫郭蓮的農婦流浪到古城東北大郭莊,在村外的壹個秫桿棚裏生下了壹個女孩。5天後的壹個深夜,她的丈夫回到家裏。

郭蓮讓丈夫給女兒取名字,他思考壹會兒後說:

第二天天還沒亮,丈夫就翻身下床,親了壹下妻子和熟睡中的壹雙兒女,匆匆離開。他這壹走就再也沒回來過,不僅杳無音訊,而且生死不知。

此後16年時間,郭蓮獨自撫養壹雙兒女,艱難度日。丈夫僅留下壹張照片,每當夜深人靜時,她看著照片思念丈夫,想象著壹家幸福團聚的場景。

直到1944年10月,郭蓮因遭到到鬼子漢奸的毒打,傷勢過重又無錢醫治,很快就去世了,年僅37歲。

去世前,郭蓮把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叫到床前,拿出丈夫唯壹留下的照片叮囑他們說: “好好藏著妳爹的照片,等紅軍打回來了,拿著這張照片找妳爹去。記住,妳爹叫馬尚德……”

臨終之際,郭蓮還不知道,她日夜思念的丈夫早已在4年前先她而去,犧牲在東北抗日戰場上;她至死也不知道: 丈夫馬尚德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鐵血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

從1932年開始,馬尚德就化名“楊靖宇”在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中,組織抗日遊擊隊打擊日偽軍。遊擊隊神出鬼沒,戰鬥力強悍,讓日偽軍吃了不少苦頭,聞之色變。

1936年,楊靖宇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第壹軍,部隊6000多人,是當時東北南滿最大的抗日武裝。為了對付抗聯,日軍懸重賞要楊靖宇的人頭: 誰打死楊靖宇,壹兩肉就賞給壹兩金子,壹兩骨頭就賞給壹斤金子。

到了1938年,日軍在東北增兵達70多萬,偽軍有100多萬,東北抗聯處境艱難,缺衣少食,渴了抓把雪,餓了就吃樹皮、野菜和草根,以頑強的意誌和日軍搏鬥。

長白山地區氣溫寒冷,環境惡劣,打鬼子太艱苦了,少部分抗聯戰士意誌動搖。日軍威逼利誘,暗中招降那些意誌不堅的抗聯官兵,妄圖分化瓦解抗聯。

抗聯第壹軍第壹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給抗聯帶來滅頂之災。 程斌十分熟悉聯軍的行蹤和戰術,被日本人用來專門對付楊靖宇。

程斌帶領叛徒和偽軍組成挺進隊,搗毀了抗聯存儲糧食、彈藥的70多個營地,壹時間抗聯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日軍圍追堵截,叛徒肆意破壞,東北抗聯岌岌可危。楊靖宇將部隊化整為零,以機動靈活的方式與日軍周旋。

1940年1月,日偽軍出動2.5萬人“圍剿”抗聯,派出飛機偵察轟炸。面對日軍的圍堵,楊靖宇讓主力部隊北上撤退,自己帶領壹支數百人的遊擊隊在山林中繼續抗日。

由於叛徒告密,楊靖宇等人行蹤暴露,在日軍的追擊下損失慘重。

2月15日,他的身邊只剩下7名戰士,其中3人還是傷員。留下壹名戰士和傷員,楊靖宇帶著兩名戰士往南走,準備與抗聯二路軍會合。

次日淩晨,兩個戰士下山買糧食和衣服時被敵人發現,在激戰中犧牲。日軍在犧牲戰士身上發現壹枚楊靖宇的印章,於是加緊封鎖山頭,派出600多人的討伐隊進山“圍剿”。

楊靖宇孤身壹人,還發著高燒,頑強地在密林中和敵人周旋。

2月22日,連日粒米未進的楊靖宇,走到了蒙江縣的三道崴子,在壹個四周漏風的小窩棚裏躺下休息,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後的壹晚。

2月23日上午,蒙江縣保安村的趙延喜等四名村民上山砍柴,遇到了衣衫襤褸的楊靖宇。楊靖宇給他們壹些錢,希望他們能幫著買回些食物和壹雙棉鞋。

沒想到趙延喜回去後,當即向偽軍告密。日偽頭子根據報告中描述的體貌,判定此人就是楊靖宇。當即下令趙延喜帶路,領著日偽軍討伐隊趕到三道崴子。

日偽軍發現了楊靖宇,還對他進行了勸降。楊靖宇怒目圓睜,持槍便射,討伐隊見無法生擒他,於是用機槍對他猛烈開火。 楊靖宇胸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5歲。

楊靖宇犧牲後,他的抗日事跡很快就傳遍了全國。

然而,家在河南確山的壹雙兒女卻不知道,東北這個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就是他們日思夜想、苦苦尋找的父親——馬尚德。

楊靖宇5歲時,父親離開人世,母親張君獨自將他撫養成人。

和許多農村婦女壹樣,張君心地善良,雖然沒讀過幾天書,卻能講很多 歷史 故事,諸如花木蘭替父從軍、嶽飛精忠報國,楊靖宇小時候經常聽。

受到母親的言傳身教和良好熏陶,楊靖宇從小忠厚善良、聰明好學。盡管家境貧窮,8歲時,母親節衣縮食將他送進私塾,讀書認字。

1922年,楊靖宇17歲,還在確山縣高小上學,按照當時的習俗應該結婚了。經媒人介紹,他和汝南縣水屯小郭莊的郭蓮結婚。

楊靖宇還在上學,婚後夫妻二人聚少離多。家裏所有農活都落到了母親和妻子的身上。雖然日子苦,但壹想到楊靖宇將來定有大出息,婆媳二人心中幸福。

1926年,楊靖宇從開封學校畢業,回到李灣村參加革命。母親聽說兒子在外面鬧革命,打土豪劣紳,很是擔心。

有壹天他回到家,母親就問: “尚德,妳總是在外面跑,到底在幹些什麽呀?可別叫娘提心吊膽的擔心妳呀!”

楊靖宇給母親解釋:要投身革命,努力建立壹個沒有財主、也沒有窮人的 社會 。母親雖然聽不懂,但是她相信兒子不會做壞事,只是叮囑他要小心。

1927年,楊靖宇的大兒子馬從雲出生。同年12月,王樓戰鬥失利,楊靖宇受傷,敵人到處搜捕他和家屬。

敵人抓不到楊靖宇,就對他的家人橫加迫害。他的家多次被抄,東西被搶,房屋被燒,老娘妻兒東躲西藏,到處流浪。

1928年3月,女兒馬躲出生,楊靖宇回家看望老娘和妻兒,隨後被組織派往信陽工作,再也沒回來。 由於長期思念兒子,母親張君哭瞎了眼睛。

1938 年,母親壹病不起,不久離開人世。婆婆去世,妻子郭蓮獨自挑生活的重擔,拾過破爛、還討過飯,帶著壹雙兒女艱難度日。

楊靖宇當年在開封讀書時的照片,成了他留給家人唯壹的念想。

妻子將照片藏在墻縫裏,在逃難途中,則把照片縫在女兒的棉襖裏,苦苦等候著丈夫歸來。她這壹等就是16年,兩個兒女長大成人,結婚成家,丈夫卻始終音訊全無,更別說全家團聚了。

1944年,郭蓮因遭到敵人的毒打迫害而病逝。臨終之際,她拿著丈夫的照片叮囑兒女: “等紅軍打回來了,拿著這張照片找妳爹去。”

然而她哪裏知道:4年前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犧牲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就是自己的丈夫馬尚德呢?他們夫妻,只能九泉之下再團聚了。

1949年,淮海戰役打響,炮聲響徹黃河兩岸。楊靖宇的家鄉河南省確山縣,不時有從東北過來的解放軍大部隊經過。

馬躲此時已改名為馬錦雲,兄妹倆聽說解放軍大部隊到來,於是帶著父親的照片,每天站在確山縣城大街上,挨個問路過的解放軍戰士:

“同誌,妳們認識我爹嗎?我爹也是紅軍,他的名字叫馬尚德。”

不知道站了多少天,問了多少部隊,解放軍戰士對馬尚德這個名字都是直搖頭。兄妹倆很失落,自從父親在1928年離開之後,如今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

21年來,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壹直在尋找父親;母親去世了,兄妹倆也從未放棄尋找父親,可是結果卻讓人失望。

父親離開之時,哥哥只有1歲,妹妹剛出生5天,他們對父親壹點印象都沒有。僅有壹張照片,證明父親是真實的;然而那個叫“馬尚德”的父親,似乎只存在於母親留下的遺言裏。

兄妹倆繼續苦苦尋找,心頭閃現出壹個不祥的念頭:或許父親兇多吉少,已經不在人世。

1950年,黑龍江省委決定在松花江邊建壹座東北烈士紀念館,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在紀念館籌備期間,他們遇到壹個重大難題: 楊靖宇的身世之謎。

由於戰爭年代許多機密檔案無法保存,他們只找到壹張發黃的履歷表,上面依稀可辨地記錄著: “馬尚德,到東北後曾用名楊靖宇……”

雖然有些老同誌曾和楊靖宇有過接觸,但是戰爭年代,出於保密的需要,很少有人知道楊靖宇的真名叫“馬尚德”。

從這張保存下來的檔案上,發現楊靖宇早年參加革命,曾經領導過劉店暴動。因此可以推測,他的家鄉可能在安徽境內的大別山壹帶。

負責調查楊靖宇身世的陳雷帶著調查組前往安徽。他們很快查明,劉店暴動的領導者中有馬尚德其人,然而馬尚德原籍是否屬於安徽,無法認定。

就在這時,壹篇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的回憶性文章,揭開了楊靖宇的身世之謎。 文章的作者是楊易辰,他曾是楊靖宇在東北抗戰時最親密的戰友之壹。

楊易辰的文章裏提到,楊靖宇早年出生在河南省,在1927年春天曾領導過確山暴動。陳雷很快找到楊易辰,經過詳細了解,確認楊靖宇的老家在河南省確山縣農村。

調查組來到確山縣,終於找到了楊靖宇將軍的壹雙兒女——馬從雲、馬錦雲兄妹。根據馬家兄妹保存的父親唯壹的照片,確認了楊靖宇就是馬尚德。

直到此刻,兄妹倆才知道那個鼎鼎大名的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就是自己日思夜想、苦苦尋找多年的父親。兄妹倆聽來人講述,父親在1940年的長白山抗戰中英雄犧牲的事跡時,忍不住痛哭失聲。

長期以來,關於楊靖宇犧牲的真相壹直眾說紛紜。除了日偽軍討伐隊外,無人親眼目睹他和敵人激戰的經過,也沒人能說清楚他是怎麽犧牲的。

楊靖宇壹度被認為是“用僅剩的最後壹顆子彈自殺”,殺身成仁、寧死不屈,這很符合英雄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日偽資料《陣中日誌》的面世,楊靖宇犧牲的細節才大白於天下: 楊靖宇是被機槍掃射身亡,而且射殺他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可恨的偽軍漢奸。

楊靖宇犧牲後,日偽討伐隊找來了壹個門板,把他的遺體放到門板上立起來,拍了壹張照片。 他五六天沒吃壹粒糧食,靠什麽力量支持了這麽久?

日偽通化警務廳長岸谷隆壹郎下令剖開將軍遺體,在場的日偽軍震驚了: 楊靖宇的胃裏沒有壹粒糧食,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從棉衣裏扯出的棉絮!

岸谷隆壹郎震撼地感嘆:“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日偽軍用鍘刀砍下將軍的頭顱,放進壹個裝有透明玻璃的木箱裏。用壹輛 汽車 運到當時的通化省城,遊街示眾,妄圖震懾還在頑強抗日的抗聯戰士。

此後,將軍頭顱被送到關東軍司令部,被日本人用藥水浸泡在壹個玻璃瓶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日偽政權,將軍頭顱被轉移到長春醫科大學醫療器械室。

1948年,劉亞光打入國民黨內部衛生隊,以搬取醫療器械為名,伺機將玻璃瓶偷偷運出。長春解放後,將軍的頭顱被送至哈爾濱市,存放在東北烈士紀念館。

1953年冬天,將軍長子馬從雲帶著妻兒應邀參加東北烈士紀念館開館儀式。馬從雲夫婦見到玻璃瓶中父親的頭顱,當即跪倒在地,失聲痛哭!

1957 年8月下旬,將軍遺骨由靖宇縣移至通化市。9月25日,將軍頭顱也由東北紀念館移送到通化市,和遺骨合到壹起。

楊靖宇將軍抗日犧牲17年後,才得以入土為安。

為了紀念楊靖宇將軍,將蒙江縣改為靖宇縣,楊靖宇犧牲地附近的村子改名為靖宇村,蒙江鎮改為靖宇鎮。

將軍的長子馬從雲畢業後,被分配到鄭州鐵路局材料廠任職;女兒馬錦雲在鄭州鐵路局托兒所工作。兄妹倆謝絕組織照顧,從不要求特殊待遇,自食其力,在河南故土生活。

1964年8月,馬從雲因公犧牲,年僅37歲,被安葬在鄭州市烈士陵園。1986年,馬錦雲也因病去世。

馬從雲去世後,妻子方秀雲獨自撫養5個孩子艱難生活,她經常告誡子女:

楊靖宇曾經生死與***的壹位老戰友,給5個孫輩分別取名為: 繼光、繼先、繼傳、繼誌、繼民,意思是讓他們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做無愧於楊靖宇將軍後代的人 兄妹5人,後來皆長大成才,為國家建設作出了貢獻。

說起楊靖宇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知道他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但是卻少有人知,他的真實名字叫馬尚德,楊靖宇只是他從事革命工作的壹個化名。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英雄的背後是壹個普通的家庭。楊靖宇的母親張君、妻子郭蓮,還有兒子馬從雲、女兒馬錦雲,都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犧牲;楊靖宇的後人從未以此居功,而是默默地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他們無愧於“英雄的壹家”、“英雄的後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