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知識與技巧(二)
2.二沈池汙泥排放量可根據生物反應池的水溫、汙泥沈降比、混合液汙泥濃度、汙泥回流比、泥齡及二沈池汙泥界面高度確定。
3.對出水堰口,應經常觀察,保持出水均勻;應保持堰板與池壁之間密合,不漏水。
4.操作人員應經常檢查刮吸泥機以及排泥閘閥,應保證吸泥管 、排泥管路暢通,並保證各池均衡運行。
5.對設有積泥槽的刮吸泥機,應定期清除槽內汙物。
6.池內汙水宜每年將排空 1 次,並進行池底清理以及刮吸泥機水下部件的檢查、維護。
7.當二沈池出水出現浮泥等異常情況時,應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
8.二沈池長期停運 10d 以上時,應將池內積泥排空,並對刮吸泥機采取防變形措施。
9.刮吸泥機在運行時,同時在橋架上的人數,不得超過允許的重量荷載。
二沈池正常運行參數
1.回流比應根據生物反應池的汙泥濃度及汙泥沈降性能,調節回流比,確定回流汙泥泵開啟數量。
2.對泵房集泥池內雜物應及時清撈。
3.對回流泵的泵體、葉輪、葉片應定期檢查。
4.對帶有耐磨內襯螺旋離心泵的葉輪與內襯的間隙,應定期檢查,並應及時調整。
5.長期停用的螺旋泵應每周旋轉 180°,並應每月至少試機壹次。
6.寒冷季節,啟動螺旋泵時,應檢查其泥池內是否結冰。
系統中的剩余汙泥應及時排除。
1.根據生物反應池的需氧量確定鼓風機的供氣量。
2.當鼓風機及水(油)冷卻系統因突然斷電或發生故障時,應采取措施。
3.鼓風機葉輪嚴禁倒轉。
4.鼓風機房應保證良好的通風。正常運行時,出風管壓力不應超過設計壓力值。停止運行後,應關閉進、出氣閘閥或調節閥。長期停用的水冷卻鼓風機,應將水冷卻系統的存水放空。
5.鼓風機在運行中,應定時巡查風機及電機的油溫、油壓、風量、風壓、外界溫度、電流、電壓等參數,並填寫記錄報表。當遇到異常情況不能排除時,應立即按操作程序停機。
6.對鼓風機的進風廊道、空氣過濾及油過濾裝置,應根據壓差變化情況適時清潔;並應按設備運行要求進行檢修或更換已損壞的部件。
7.對備用的鼓風機轉子與電機的聯軸器,應定期手動旋轉壹次 ,並更換原停置角度。
8.對鼓風系統消聲器消聲材料及導葉的調節裝置,應定期檢查,當有腐蝕、老化、脫落現象時,應及時維修或更換。
9.使用微孔曝氣裝置時,應進行空氣過濾,並應對微孔曝氣器 、單孔膜曝氣器進行定期清洗。
10.對橫軸表曝機兩側的軸承應定期補充潤滑劑,並應檢查減速機的油位和減速機通氣帽是否暢通。
11.長期停止運行的橫軸曝氣機,必須切斷電源,減速機加滿潤滑油,應定期調整水平軸的靜置方位並固定。
12.調整表面曝氣設備的浸沒深度和轉速,應根據運行工況確定,並應保證最佳充氧能力和推流效果。
13.正常運行的羅茨鼓風機,嚴禁完全關閉排氣閥,不得超負荷運行。
14.對以沼氣為動力的鼓風機,應嚴格按照開停機程序進行 ,每班加強巡查 , 並應檢查氣壓 、 沼氣管道和閘閥 , 發現漏氣應及時處理 。
15.鼓風機運行中嚴禁觸摸空氣管路。維修空氣管路時,應在散熱降溫後進行。
16.調節出風管閘閥時,應避免發生喘振。
17.按照運行維護周期,在卸壓的情況下應對安全閥進行各項功能的檢查。
18.在機器間巡視或工作時,應與聯軸器等運轉部件保持安全距離。
19.進入鼓風機房時,應佩戴安全防護耳罩等。
1.選擇合適的除磷化學藥劑、投加量和藥劑投加點,應根據工藝要求,可采用壹點或多點投加方式。
2.化學藥劑的貯存與使用,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定。
3.化學藥劑投加後,應保證與汙水充分混合,並應保持壹定的反應時間。
4.生物反應池中混合液的 pH 值和堿度,應每班檢測壹次並及時調整。
5.幹式投料倉及附屬投料設備,應每班檢查壹次,保證藥劑不在料倉內板結。
6.濕式投料罐及附屬投料設備的密閉情況應每班檢查壹次。
7.藥劑投加管道應保持通暢。
8.對藥劑儲罐的液位計,應每 2h 檢查 1 次。
9.采用水稀釋的藥液系統,應定期檢查供水的壓力和流量。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時,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鹽酸的采購和存放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固體氯酸納單獨存放,與設備間的距離不得小於 5m ;庫房應通風陰涼;
3.在搬運和配制氯酸納過程中,嚴禁用金屬器件錘擊或摔擊,嚴禁明火;
4.操作人員應戴防護手套和眼鏡。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根據水量及對水質的要求確定加藥量;
2.應定期清洗二氧化氯原料灌口閘閥中的過濾網;
3.開機前應檢查防爆口是否堵塞,並應確保防爆口處於開啟狀態;
4.開機前應檢查水浴補水閥是否開啟,並應確認水浴箱中自來水是否充足;
5.停機時加藥泵停止工作後,設備應再運行 30min 以後,方可關閉進水;
6.停機時,應關閉加熱器電源。
采用次氯酸鈉消毒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根據水量及對水質的要求確定加藥量;
2.應每月清洗 1 次次氯酸鈉發生器電極;
3.應將藥劑貯存在陰暗幹燥處和通風良好的清潔室內;
4.運輸時應有防曬、防雨淋等措施;並應避免倒置裝卸。
采用液氯消毒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每周檢查 11 次報警器及漏氯吸收裝置與漏氯檢測儀表的有效聯動功能,並應每周啟動 11 ?次手動裝置,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
2.氯庫應設置漏氯檢測報警裝置及防護用具。
采用液氯消毒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加氯量應根據水質、水量、水溫和 pH 值等具體情況確定;
2.應每月檢查並維護漏氯檢測儀 1 次,每周對防毒面具檢查 1 次:
3.漏氯吸收裝置宜每 6 個月清洗 1 次;
4.加氯時應按加氯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停泵前應關閉出氯總閘閥;
5.加氯間的排風系統,在加氯機工作前應通風(5~10)min;
6.應制定液氯泄漏緊急處理預案和程序;
7.加氯設施較長時間停置,應將氯瓶妥善處置。重新啟用時,應按加氯間投產運行的檢查和驗收方案重新做好準備工作;
8.開、關氯瓶閘閥,使用專用扳手,用力均勻,嚴禁錘擊,同時進行檢漏;
9.氯瓶的管理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 的規定;
液氯消毒正常運行參數
采用紫外線消毒時 , 消毒水渠無水或水量達不到設備運行水位時,嚴禁開啟設備。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無論是否具備自動清洗機構,都必須根據汙水水質和現場汙水實際處理情況定期對玻璃套管進行人工清洗;
2.應定期更換紫外燈、玻璃套管、玻璃套管清洗圈及光強傳感器;
3.應定期清除溢流堰前的渠內淤泥;
4.應滿足溢流堰前有效水位,確保紫外燈管的淹沒深度;
5.在紫外線消毒工藝系統上工作或參觀的人員必須做好防護;非工作人員嚴禁在消毒工作區內停留;
6.設備燈源模塊和控制櫃必須嚴格接地,避免發生觸電事故;
7.人工清洗玻璃套管時,應戴橡膠手套和防護眼鏡;
8.采用紫外線消毒的汙水,其透射率應大於 30 %。
采用臭氧消毒時,應定期校準臭氧發生間內的臭氧濃度探測報警裝置;當發生臭氧泄漏事故時,應立即打開門窗並啟動排風扇。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臭氧發生器的開啟和關閉應滯後於臭氧系統的其他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系統的啟動和停機順序進行操作;
2.應根據溫度、濕度高低,增減空壓縮機的排汙次數;
3.空氣壓縮機必須設有安全閥,應保證其在規定的壓力範圍內工作?
4.當系統中的壓力超過設定壓力時,應檢查超壓原因並排除故障;
5.水冷式空氣壓縮機應根據季節溫度調節冷卻水量。循環冷卻水進水溫度宜控制在 20~32℃,出水溫度不應超過 38℃;
6.幹燥機的運行在滿足用氣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再生氣消耗量;
7.冬季或臭氧發生器長時間不工作,應把系統內設備的水排凈;
8.采用尾氣破壞器進行尾氣處理時,應定期檢查催化劑使用效果,及時更換催化劑。
9.應每月對空氣壓縮機、幹燥機、預冷機、臭氧發生器等進行維護保養;
10.每年應至少對臭氧接觸及尾氣吸收設施進行清刷1次,油漆鐵件1次;
不同種類臭氧發生器生產每千克臭氧的電耗參數
-------------------------------------------END------------------------------------
歡迎大家聯系討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