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道爾-M1地空導彈的火控系統是怎樣的?
道爾-M1是壹種垂直發射低空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其導彈、雷達、制導站集中在壹輛自行式履帶裝甲車上。每輛戰車上裝2個導彈模塊,采用無線電指令/主動雷達制導,制導2枚導彈攻擊1個或2個空中目標;導彈機動過載30g,戰鬥部為15公斤高能破片殺傷式,可擊落飛行速度在700米/秒以下、機動過載10g的目標,單發命中概率在70%以上。
導彈車戰鬥全重34噸,車長7.5米,寬3.3米,高5.1米,最大速度60千米/小時,乘員3人。
道爾-M1型是俄羅斯生產的壹種全天候、機動式、垂直發射的單車自動化野戰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系統包括目標搜索雷達、制導站、導彈模塊和底盤。目標搜索雷達和制導站的天線部分以及2個導彈模塊、電視光學瞄準設備組成了壹個轉塔式整體位於底盤上,整個轉塔可360度旋轉,其他顯示控制臺等設備位於底盤裏。目標搜索雷達可同時跟蹤9個目標航跡和1個有源幹擾,為制導雷達目標制示信息;制導站裝有相控陣雷達,用於補充搜索和自動跟蹤1-2目標,同時可自動捕獲、跟蹤2枚導彈並給其發送控制指令,制導2枚導彈攻擊1個或2個目標;電視光學瞄準系統可顯示、觀測21千米內的目標,提高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跟蹤能力。車上裝載2個導彈模塊,每個導彈模塊由1個運輸發射箱和4枚9M331導彈組成。導彈全長:3.5米;彈重:165千克;戰鬥部裝藥:15千克;射高:0.01-6千米;有效射程:1-12千米,該導彈的發動機是單室雙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的底盤重26噸,載重11噸,行駛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寬2米,涉水深度1米。
導彈系統
道爾-M1的9K331導彈是壹種中低空面空導彈,它不僅能摧毀入侵飛機和直升機,也可以摧毀精確制導武器、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改進型SA-15B能全天候同時自動跟蹤和摧毀兩個目標。探測到目標後的反應時間為5-8秒,導彈發射間隔3秒。
GM-355運輸/發射車盡管很輕卻不是兩棲的。它配有如同壹個標準內置訓練系統的核生化防護系統。車輛底盤基於GM-569履帶車,幾乎和2S6自行彈炮結合系統的壹樣。
三人車組包括車長、操縱員和駕駛員,坐在車輛前部,大盒子似的無人炮塔設在中部,發動機在尾部。布置跟“立方體”和“石勒喀”系統相似。
車輛懸掛裝置由七個雙膠負重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壹臺輔助燃氣輪機為壹個75KW的發電機提供動力,使得主柴油機停下來時系統仍可工作,這樣可以節省燃料。
火控系統
盡管道爾-M1是壹個獨立系統,但它也可以整合到壹個壹體化防空網絡中。改進型SA-15B被設計為壹個師級完全獨立的防空系統,監視、指揮控制、導彈發射和制導功能被集成到單車上。
三坐標脈沖多普勒電波束掃描E/F波段搜索雷達可以提供48個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和自動威脅評估數據給數值化火控計算機處理系統,自動跟蹤10個最具威脅的目標,目標被分類和按威脅優先級處理。操縱員在發射導彈前再次確認最高優先級目標選擇並跟蹤它。
雷達作用距離據稱是25千米,但5-8秒的快速反應時間暗示著實際作用距離更大。炮塔頂部的雷達天線在行軍時可以轉90度到水平。目標跟蹤雷達可以在行進中遂行監視但發射導彈時導彈車必須短停。
相控陣脈沖多普勒G/H波段跟蹤雷達設在炮塔前方。電掃描雷達能全天候同時跟蹤兩個速度700千米/小時的飛行目標,並進行電子對抗。行軍時天線可以折疊起來。
置於頂部左方的雷達有壹個小型垂直指示天線,它負責在導彈發射後截獲導彈並把它移交給主跟蹤/制導系統。在靠右稍低壹點的地方的跟蹤天線是壹臺作用距離20千米的自動電視跟蹤系統,它作為跟蹤雷達的壹個補充,使系統可以在嚴重電磁幹擾情況下工作。
技術參數
道爾-M1導彈系統車長:7.5米;車高:5.1米;車寬:3.3米;戰鬥重量:34噸;發動機:V12柴油機;行程:500千米;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時;防護:核生化防護系統;發射反應時間:5-8秒;重裝填時間:10分鐘;行進間射擊:可以SA-15導彈;彈長:2.9米;彈徑:0.235米;發射重量:167千克;推進系統:單級固體火箭;作戰高度:10-6000米;作戰距離:100米-12千米;速度:850米/秒;制導:無線電指令;戰鬥部:15千克高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