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中印邊境反擊戰後為什麽 要交還繳獲的印軍武器裝備

中印邊境反擊戰後為什麽 要交還繳獲的印軍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主動在對方沒有明確要求的條件下,主動發還繳獲的印軍裝備,毫無疑問是以昭示中國對維護兩國邊境和平的誠意為主導的。但還有世人不太了解的秘密。這就是邊境惡劣的交通條件制約,運回這些裝備得不償失。

中國軍隊實施邊境自衛反擊戰,必須跨越高海拔的喜瑪拉亞山脈。當時,中國在邊境壹線基本還沒有規範的公路。中國軍隊作戰需要的各種裝備彈藥和補給物資,除作戰部隊憑自身運力能夠攜行的數量規模以外,基本是靠發動數以萬計的藏族群眾以人挑肩扛或牦牛馱運的方式送抵作戰地域的。因為邊境上絕大部份地方山高坡陡,路窄難行,嚴寒濕滑的惡劣條件,連傳統軍馬都難於適應。

車輛運輸要本不現實。全靠人力畜力的極其有限的運輸能力,戰前準備了半年壹年甚至幾年,累壞了不少人馬耗牛,才儲備了能夠支撐作戰部隊月把兩月消耗的規模數量。而且,坦克大炮根本上不去。以這樣的交通運輸條件,要把繳獲的許多印軍裝備又運回我方壹側,困難實在太大。

雖然,以中國軍隊當時的物質條件來說,對於印軍的飛機、坦克、大炮、汽車等重裝備,肯定是求之不得。但如何完整運回,實在是個頭疼的事。即使讓早已不堪重負的人力畜力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也不壹定能夠及時完整地運回來。對於印軍的那些機槍、步槍、火箭等輕武器,基本上是壹、二戰時期淘汰下來的老掉牙的貨,早比解放軍使用的同類裝備落後了壹代以上,拿來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