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采訪父母生活是怎麽樣的500字!!!!速度

采訪父母生活是怎麽樣的500字!!!!速度

兌現承諾:1988年3月,時年61歲的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光榮退休。省委書記普朝柱和省委組織部部長先後和他談話,告訴他:“妳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工作壹段時間。”楊善洲回答普書記:“退休以後幹什麽,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鄉施甸,到大亮山種樹,為家鄉百姓營造壹片森林,種樹扶貧,兌現在職期間,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承諾。”

隱居亮山 血染綠洲:1988年3月8日11時,剛退休的楊善洲總指揮率領楊光壁等壹行18人,在施甸吃過早飯後,乘車13時許到達擺田中寨,由18匹騾馬運送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經過3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到達姚關的南部、舊城的西部、酒房的東部,海拔在2619至2000米之間的大亮山張家大坪子,到後召開了壹個露天會議,會議由楊光碧主持,楊善洲作動員講話,自學洪布置植樹造林工作,蔣從德就植樹造林的育苗、栽培、防護及管理技術作了輔導。

當天晚上,在楊善洲老書記和楊柳明住的綠葉棚內又組織召開了壹次,後人稱之為“綠色火塘會議”。會議確定采用“百日苗”整地育苗方案(在營養袋內培育100天後,再進行移栽的壹種新型技術)。深夜,實然狂風雷電大起,他們正在搶修被狂風掀翻的綠葉棚柵時,滂沱大雨又不期而至,大家只好鉆到馬鞍下度過壹個風雷雨之夜。

在開展“百日苗”育苗期間,技術員對民工進行了壹些技術性輔導。當時,“百日苗”育苗栽培技術的使用在保山還是第壹次,後來還在大亮山召開了“百日苗”移栽現場會,並在保山地區進行推廣。

當年,雲南省林業廳廳長李圭率林業營造處處長,及廳屬相關部門領導上大亮山林場視察調研;此時,保山地區各縣林業部們也紛紛前往大亮山參觀學習。

開始辦林場時,經費困難,沒有錢購買農具,只好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辦公桌、板凳、床鋪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晚上照明沒電,每人買壹盞馬燈。盡量少花錢多辦事,沒有錢蓋房子就花7000多元錢蓋起油毛氈房40多格;沒有肥料,他們就提著糞箕到村寨道路上撿牛、馬、豬糞作底肥。

1992年,大亮山林場才建成第壹間磚瓦房,支部書記請老書記搬到新房裏住,可他執意不肯,對林場職工說:“我壹個老頭子住那麽好的房子幹什麽?”硬是把新房讓給新來的技術員,壹住就是9年,才從油毛氈房搬到現在的房間。

自場長回憶說:“大亮山的風特別大,有幾次,炊事員早晨起來準備做早飯,發現炊具不見了,後來四處找,終於在山窪裏找到被狂風刮走的炊具,但已經面目全非,下去撿炊具的人從山窪上來時渾身是露水。大亮山常年雨霧,空氣潮濕度大,老書記因此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和支氣管炎,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我們常常聽到他陣陣咳嗽聲,從油毛氈棚傳來,咳聲常常會打破深山的寂靜……大亮山的天亮得有些早,7點鐘職工就準時到林地打塘種樹。晨輝裏壹個老人的身影格外清晰,在他的身後是壹片打好的樹塘,原來老書記是6點半就起床,去挖樹塘了。

為了節約錢,楊善洲老書記在每年水果成熟季節,都要到大街上去撿桃核、龍眼核、芒果核、到縣委黨校撿苦楝果,見到的人對他說:“妳壹個老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老書記說:“我這麽彎彎腰,林場就有樹苗了,有什麽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幾個女兒經常在大街上見到撿果核的父親,對他也有意見,老書記對她們說:“我都不嫌丟人,妳們丟什麽人!”

原蔣場長告訴我們,如果工人外出幹活將衣服弄濕了,回到住處,壹定要在火塘邊烘烤幹,否則,想借日曬風吹弄幹,那妳就是壹個星期也別想穿到身上。新房子建蓋起後,老書記和大家從樹枝搭建的窩棚搬出,住進了新房,這些新房的頂部是油毛氈鋪蓋,“圍墻”用樹棍做柵欄,通風透光。壹覺睡醒,被子和頭發披著壹層薄霜,頭發都變成直的,就像噴了壹層銀白色的發膠。職工們看看老書記這個樣子,忍不住笑了,連老書記也跟著笑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建場不久,老書記帶著大亮山指揮部人員,到省林業廳爭取造林項目資金。當時,隨行人員建議老書記:是否請李廳長吃壹頓飯!老書記說沒有必要。隨行人員說,妳不請他,怕他會請妳!果然,到了下午,辦公室秘書來通知,說,李圭廳長要請老書記和隨行人員吃晚宴。當時老書記覺得很難為情,只好采取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只好說家裏有點急事,等著回去處理,於是驅車到楚雄吃飯、住宿。老書記就是這樣壹位,不願請客吃飯,也不想被人請吃的人。他常跟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吃人三餐、還人壹席,這是種壞習慣,稍不註意就容易出問題!”

在所有的樹木裏,楊善洲老書記最愛雪松,原地委大院裏種雪松、大亮山場部,油毛氈棚前種雪松、姚關清平洞也種雪松。多年前,他就立下遺囑,死後不土葬,要將骨灰撒到清平洞和大亮山的部分雪松下。他常對林場的職工說:“等您們想我了,就到雪松樹下坐坐吧!”

了解信息快架電:有壹天,老書記把自場長叫到了跟前說:“小自,咱們上山已經有幾個年頭了?樹也種得差不多了,是不是應該給附近老百姓辦點實事了?”自場長回答說:“老書記,妳有什麽想法盡管講,咱們壹起幹。”老書記說了兩個字:“拉電!”說幹就幹,從那以後,老書記親自到保山買電線,拉電桿,全場職工有的勘察線路,有的架桿拉線,不到兩個月,1公裏以外的大地山社,成了大亮山方圓幾十裏山區中,第壹個通了電的村民小組,通電那天,興奮的村民們自發地籌錢宰了壹只羊,敲鑼打鼓地送到了林場,慰勞林場職工。那天晚上,大亮山林場,到處都是歡樂的笑聲。大地山寨子更是壹片歡樂的海洋,村民們笑啊,樂啊,跳啊,感謝楊善洲老書記給他們送來了光明……

改變貧困修公路:交通不便,是阻礙大亮山林場及周邊百姓經濟發展的壹大難題,直接關系到職工的出入、造林物資的運輸、與外界進壹步溝通的問題。1989年12月,為了解決這壹難題,節約資金,楊善洲老書記決定帶領林場職工自己測量公路,讓自學洪到酒房鄉借來壹臺測繪公路用的手水平(水準儀),自制標桿,開始勘測大亮山公路。在測繪和開挖大亮山公路期間,老書記的竹葉帽和那頂賭氣買來的毛呢帽子,幾次被狂風吹落到山下。老書記為開挖,這條14公裏的大亮山人的幸福路,不辭勞苦地到處籌措資金,土路開通了。2006年3月,老書記再次向上級爭取了180萬元資金,將通往大亮山土路變成了彈石路。

隨著大亮山林場,造林和防護的成功運行,吸引了周邊林地相連的村民農戶,大家紛紛將自己的荒山和林子,入股林場進行造林、管護。當時合同規定,林場與林農的經營紅利分配權按:有樹的二八分成(林場二成、林農八成),無樹荒山按八二分成(林場八成、林農二成)。這就是當時所流傳的順二八和倒二八生產分配模式。

扣罰違約金:老書記的孫子楊福李(小名興發)告訴我們,他在大亮山打工,感到工作環境艱苦,工資又低,就離開大亮山到其他地方打工。從而違反了他和林場簽訂的在大亮山打工五年的合約,按規定要交違約金。當時林場裏許多職工找到楊善洲老書記,為他孫子求情,說楊福李年少,罰款的事情就算了吧!老書記說:“皇帝的兒子也不行,違反了合約不處罰,以後還怎麽管理?”後來硬是罰了300元的違約金。

楊善洲老書記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並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的幾年裏,林場只給他70元夥食補貼,後來調到了100元,但和他所付出的心血汗水相比,那是少得可憐,場長自學洪曾經跟老書記談過多次,對老書記說:“多的錢咱們林場拿不出來,壹月補助妳500元,林場還是有的。”但老書記壹句話就把自場長頂住了:“我上山來是種扶貧樹的,現在我拿著國家的退休工資,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要那麽多錢幹什麽?”

大亮山林場建起後,楊善洲老書記經常到外地引進雪松、禿杉,核桃等樹種回來,先在張家大坪子(場部)附近栽培,然後向四周推廣種植。運用自己早年發明的蘿蔔保鮮法(將果樹種苗插在水分充足的蘿蔔內),將種苗帶回大亮山進行嫁接。據當年與楊善洲壹起工作過的同誌說,如今保山人自己有的許多優良果木,就是當年楊善洲老書記從外地引進發展起來的新品種。

1999年11月,楊善洲老書記手提砍刀修枝,在林間青苔滑倒,壹只手嚴重劃傷,左腿粉碎性骨折。事隔不到兩月,又把肋骨跌裂兩根,就醫張道明家。他向別人講:“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了,看不到親手栽起來的森林了!”但在兩次連續骨傷未完全恢復時,自費開了200元醫藥費,又拄起拐杖,到大亮山林場管護森林了。

2008年11月11日,在大亮山林場施甸辦事處會議室裏,楊善洲老書記,把自己辛苦二十年創辦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正式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兌現了20年前的承諾。李元標書記代表縣委政府決定,轉交楊善洲老書記10萬元獎金,被他婉言謝絕了。老書記種下的是樹,生長的卻是壹個***產黨員的高尚情操,是壹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是壹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他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在施甸、在保山、在雲南乃至全國都將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著無數的人,為播綠神州大地、福蔭子孫,再造秀美山川而奮力拼搏。

2009年12月7日,保山市政府為楊善洲老書記頒發了特別貢獻獎20萬元,這次他收下了。但他卻於2010年4月21日,將其中的3萬元捐助大亮山林場,3萬元捐給卡斯嗡擺來澡堂;2010年5月5日,10萬元捐助保山第壹中學。最後自己留下4萬元,用於支付自己的醫藥費(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老書記看病開藥從不報賬、從不賒欠的壹些感人事跡)。

從兩次市、縣人民政府獎給他的貢獻獎中看到,楊善洲老書記六十年如壹日,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準則,艱苦樸素很儉樸,壹片冰心在玉壺,壹塵不染泥中藕,兩袖清風水上花,無瑕人品清如玉,對待人民如父母,俯首甘為孺子牛,滿腔熱忱為人民。他經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講,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為人民服務,而不能用來為“人民幣”服務。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他舍得奉獻出自己的壹切。把享受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他在物質享受上是貧窮的,但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具有永遠動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施甸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裏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是大亮山林區。這些年,隨著大亮山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山林的水源涵養功效得以很好的發揮,附近11個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架設水管32條,全長3萬多米,解決了3000多戶1萬多人畜飲水。泉水從林區引到村裏,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

2009年末,林場管護面積已達5.6415萬畝,森林覆蓋率97.17%,其中:華山松用材3萬畝,茶葉300畝,幹水果200畝,活立木蓄積33.13萬立方米;直接為3個鄉鎮、11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灌溉,熱區開發和水土保持提供保障,對施甸經濟、社會建設的發展,發揮出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09年末,大亮山林場在職職工有32人,下設四個營林管護點,壹個瞭望臺,壹個縣城辦事處,壹個水果基地,壹個撫育間伐小建材加工廠。大亮山林場自建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100萬元,現森林資源評估價約3億多元。

同誌們,就在我們收集老書記,在大亮山的生產生活用具時,我們采訪組的同誌,幾乎是含著淚水看著工作人員壹件壹件給我們清點遺物:壹張自制的辦公桌,壹個火盆,壹把熏滿黑煙的燒水壺,兩口破舊的煮藥小鑼鍋,壹頂補了五次的竹葉帽,幾把嫁接的剪刀,打上補丁的中山裝,蓑衣、藥包、自制的鋤箕,幾封貧困學生的求助信,床腳下放著幾雙舊膠鞋……,我們采訪人員流淚了,老書記別人富起來了,您怎麽這樣貧窮啊!

縱觀大亮山林場桫欏、華山松、銀杉、楠木、雪松成長及珍稀動物多種類的遷入,是保山繼高黎貢山之後,不可忽視的國家森林公園和人類自然氧吧崛起。我們應該對這位呵護綠色家園、恢復自然、創造美好環境的楊善洲老書記表示崇高的謝意。楊善洲老書記的夕陽人格魅力、善哉義舉、綠洲水清、公德無量、偉業永存的先進事跡,將永存中華大地兒女的心中,他六十年堅守***產黨人精神家園的旗幟,將永遠指引著我們奮勇前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