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古時候,人們的存錢罐叫什麽名字

古時候,人們的存錢罐叫什麽名字

古時候,人們的存錢罐叫撲滿,琉璃盞。

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壹種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中國古代有二千多年時間通行的是方孔圓錢,先民們為儲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頂端開壹條能放進銅錢的狹口,有零散銅錢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還開有壹小眼,供插系繩子用,懸吊於梁上,裝錢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錢裝滿後,則將其敲碎取之,“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泥質陶制,圓體,平底,頂上有可以投錢的長條狀孔。撲滿又名“存錢罐”,是古時以泥燒制而成的貯錢罐,臺灣還沿用撲滿的叫法,大陸少有。上世紀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攤上還在賣這種蓄錢的小陶罐。

它的妙處是硬幣可以放入卻無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將父母給的零花錢從小孔中塞進去,到快過年時,錢貯滿了,便打爛小陶罐拿了錢去作快樂的消費。因此人們也稱它儲存幸福和快樂的寶貝。

現代存錢罐

在現代,撲滿通常屬於小朋友(成人多將錢儲於銀行)。外形常見像豬,以陶制,只有壹個小洞,如果真的要用就必須打破它。這個設計可以教育小孩儲蓄的概念:錢可以入,但使用時必須慎重考慮;現代有各種不同材質如竹、木、塑膠、金屬等,以及各種形式的撲滿。

因為“撲滿”是古時以泥燒制而成的貯錢罐。各地的稱謂不同:北方多名悶葫蘆罐,南方常稱啞巴罐,撲滿的形制多樣,有泥制、陶制、瓷制、竹制等,由於當錢儲滿時,只能將罐打破後,方能取出儲存的錢幣,因此,完整的古代撲滿極少,現存古代撲滿多系陶制,個別為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