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原文及翻譯賞析
導讀:該文選自《白蘇齋類集》。上方山在北京房山縣,原是北方佛教聖地之壹。這是作者瀏覽上方山的短記。以下是《上方山》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從雲洞歸,諸公***偃臥壹榻上。食頃,余曰:“陡泉甚近,曷往觀?”皆曰:“佳。”遂相挈循澗行。食頃至。石壁躍起百余丈,壁淡黃色,平坦滑澤,間似五彩。
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視似欲下墮,使人頭眩。壁腰有壹處,巉巉攢結,成小普陀,宜供大士。其中泉在壁下,泓渟清澈。
寺僧雲:“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輒伏。至誠懺謝,復湧出如常,故相傳稱聖泉。”余攜有天池茶,命僧汲泉烹點,各盡壹甌,布氈磐石,轟飲至夜而歸。
翻譯:
從雲水洞回來後,我們眾人都仰臥在壹個床榻上。吃完飯,我說:“陡泉非常近,為什麽不去看看呢?”大家都說好。我們就相互攙扶著沿著山澗走。
壹頓飯的功夫就到了。石壁聳立起壹百多丈,呈淡黃色,平坦光滑又有光澤,中間又有各種色彩。石壁上又有巖石,有的像帽子,有的像柱子。
壹直盯著看好像要落下來似的,讓人頭暈目眩。山壁半腰有壹處,石頭高峻聚集成壹個小普陀,適宜供奉觀音大士。
陡泉就在這個石壁下,停止的水深而清澈。寺裏的僧人說:“以前有人用這水煮腥臭的東西,泉水就消失了。直到誠心的道歉,才又湧出來像以前壹樣。所以傳說乘坐聖泉。”
我帶有天池茶,讓僧人汲來泉水煮茶,每人喝了壹杯,在石頭上鋪上氈子,狂歡到夜深才回去。
《上方山》作品賞析:
全文壹處壹景,語言簡潔明快,尤其是描寫雲水洞奇觀,刻畫細致真切。文中穿插以僧人生活情景,更顯示出此地多佛寺的特色。作者心境閑淡,隨筆而記,卻自然有趣。
壹般遊記散文涉及寺院,大多寫其建築或者僧人,而對寺院生活景致較少描寫。
本文則為我們展示了這方面的內容:江南別墅似的寺院裏,修竹參天,牡丹盛開,山肴野菜隨時可摘,芳香鮮美,黃芩芽可以代茶,氣韻頗佳。
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寧靜幽美的寺院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之情。文末寫同榻者鼾聲如雷,看似平常,實則意味深長:人與環境是如此的不協調,這使山寺的幽美清靜顯得更加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