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日本占領中國臺灣時期臺灣人堅持不屈與日寇作鬥爭的故事

日本占領中國臺灣時期臺灣人堅持不屈與日寇作鬥爭的故事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把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臺灣人民不願淪為亡國奴,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抵擋到底。

1895年5月25日,為了免於被割讓,丘逢甲等臺灣士紳建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臺灣巡撫唐景崧任大總統,清軍將領劉永福任大將軍,率黑旗軍和以徐驤為首領的義軍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占。

堅持了5個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終遭失敗。

6月7日日軍占領臺北。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6月17日在臺北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建立起在臺灣的殖民統治。10月21日日軍占領臺南。10月23日臺灣全島淪陷。

擴展資料:

臺灣人民反抗日本的重大事件:

霧社事件,是於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

事件起因是由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因不滿日本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聯合起事,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

事發後立即遭總督府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在1896年至193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余次武裝抗日行動,尤以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

事件重要人物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各部族幾遭滅族,數百原住民於高壓情勢下集體自縊,余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今清流部落)。

霧社事件震驚日帝當局與國際社會,是臺灣人在日據期間最後壹次激烈武裝抗日行動。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遭到挑戰,造成臺灣總督石冢英藏與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重大官員因咎去職。

後世尊稱“臺灣文學之父”的民族詩人賴和事後撰寫《南國悲歌》,悼念抗日原住民的壯烈靈魂。

百度百科——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