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如何鑒定司南佩的真假

如何鑒定司南佩的真假

司南佩在東漢最為流行,其後逐漸衰微,宋以後有仿。宋代司南佩大多有桂花沁、牛毛紋等,包漿較好,器各部刻畫過渡自然。明代的司南佩,刻畫線條較硬,邊緣鋒利,細部碾琢不甚講究,呈工字形或圓柱形,拋光技術較好,玻璃光感很強。清代亦有司南佩,主要特點是器型較大,形制有變化與創新,碾琢精細,拋光講究。壹改傳統的頂部勺形,有的似鳥形,有的是方形,器腰間的凹槽較深,器體的棱角圓滑,光澤較好。有穿孔的可做佩飾,沒有穿孔的則作為陳設品了。古人認為,出門掛司南佩“是為吉祥”。

玉司南佩是漢代壹種形態特殊的器形,形若用於正方向、定南北的司南(亦稱指南)。玉質精美,玲瓏小巧,上面琢磨成小勺形,下面呈“工” 字狀,常琢穿系小孔。盛於漢代,明清時期多見仿品。

玉司南佩如圖,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甘泉東漢2號墓出土。長3.1、寬2.3、厚1.7厘米。玉料呈青白色,體扁,兩面形式相同,即中央略弧凸,中部厚兩側薄。器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端有不同形式的三脊為紐,上有壹圓孔以供系佩用;中部有兩個相等的長方形飾,兩側各有壹形式相同的凹缺口相隔;下部有壹內收且呈圓撇形的凸榫。

此類玉佩飾,在漢墓中特別是東漢墓中常有所見,惟有的較扁薄,且供系佩的穿孔也略有所別,其名今人以其形式與中文“工”字同而俗稱工字形佩,但據文獻記述,它在漢代應稱“司南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