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沃爾巴克氏菌的國內研究成效

沃爾巴克氏菌的國內研究成效

初步成效

中山大學科學家正研究:讓蚊子不育!

已在廣州市選擇3個野外試驗點並取得初步成效

瘧疾、登革熱等許多疾病都是蚊媒傳染病,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國際上壹些科研人員正在開發新技術讓蚊蟲不育,來消滅或控制蚊蟲數量,從而達到疫病防控的目的。

記者從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昆蟲防治處了解到,正在該機構訪問的密歇根州立大學和中山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誌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向蚊子體內註入壹種細菌,成功讓蚊子不育。

奚誌勇團隊將壹種沃爾巴克氏菌註入蚊子體內,並建立穩定的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後,所產的卵不能發育,無法繁育下壹代。因此,通過大量釋放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外界雌蚊交配,就能使蚊子種群數量明顯下降甚至在局部地區被消除,而雄蟲本身不會傳播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雌蚊感染了沃爾巴克氏菌後,登革熱病毒就無法在其體內發展和傳播。沃爾巴克氏菌就如同“疫苗”壹樣阻隔了病毒,使得這些蚊子無法把登革熱病毒傳染給人類。

據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在廣州市選擇了3個野外試驗點,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幫助當地防控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