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河南土地謀變 河南土地

河南土地謀變 河南土地

M壹項以“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掛鉤”為核心的土地政策試點,正在素有“天下糧倉”之稱的河南省醞釀。  6月18日,國土資源部與河南省政府在鄭州簽署《***同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合作協議》。

協議提出,河南省將在國土部指導和支持下,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掛鉤政策試點,在省域範圍內,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進入城市定居的人口規模相掛鉤,推進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破解用地矛盾。而相關的試點方案,已由河南省國土廳呈報國土部審批。

這套“人地掛鉤”政策,是將土地指標與吸納農村人口定居掛鉤,以此鼓勵城市接納農村人口,實現人口城鎮化聚集,同時通過農民進城釋放出更多的建設用地,意在壹舉兩得。

作為中央給予河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政策支持,“人地掛鉤”壹旦落地,將突破現行的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只能在縣域內流動的政策限制,實現用地指標在全省範圍內跨區域流轉。

此前,在國家批準設立的各類綜合改革試驗區和試點,比如重慶、成都等地,對於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已多有嘗試。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認為,人地掛鉤制度和城鄉統籌用地增減掛鉤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壹樣的,就是通過空間的騰挪,在增加建設用地的同時,不減少耕地面積。

河南用地擴張

“好好搞農業”壹直是河南的壹項政治任務。

河南的糧食總產量占到全國的十分之壹,其中小麥的產量超過四分之壹。按照“十二五”規劃,至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需要增加1000億斤,分配給河南的增產任務就達到300億斤。

為此,河南的建設用地指標受到中央最為嚴格的控制。“近年來每年平均也就20萬畝,最少壹年是11萬畝,最多壹年給過30萬畝,但其中包括了國家的重點項目用地。”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說。

據河南省政府人士透露,河南省傾十年之力打造的鄭東新區,多次邀請中央領導參觀,但未能實現,“這表明了中央要求河南保糧的強硬態度”。

在河南方面看來,正是由於對於農業的過分投入。

河南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大受影響。數年來,河南省會鄭州規模幾乎未見增長,城區人口壹直徘徊在300多萬人,與鄰省的省會城市武漢、西安等差距甚遠。

直至2010年,河南城鎮化率只有37.7%,遠低於全國49.68%的水平,居全國倒數第五位。而體現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第三產業,在其生產總值的比重居全國倒數第壹位。

因此,渴望提高城市化、工業化水平的河南急於求變。

直到2011年,中央對河南的呼聲才有實際的回應。這壹年9月底,國務院下發《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據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介紹,《指導意見》即包括允許河南探索開展人地掛鉤政策試點,建立城鄉統壹的土地市場,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等土改內容。

2010年起,在中國產業由沿海向內陸轉移的背景下,河南展開大規模的招商引資行動。

當年8月,規劃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裏、計劃用工30萬人的富士康工業園落戶鄭州,其面積超過了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4倍多。

富士康之後,河南省又引入百威英博、迅達、和記黃埔、NTN等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在河南省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72家。

工業化、城鎮化趨勢不可逆轉,河南的土地缺口日益擴大。

2011年,河南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用地大約需要60萬畝,但實際獲批的用地指標只有20萬-25萬畝左右,用地缺口接近三分之二。而河南的城市規模普遍偏小,通過盤活城市存量用地滿足用地需求的路子並不可行。作為農業大省,其未利用地也寥寥無幾。

在河南政學兩界人士認為,在耕地面積硬約束的前提下,建設用地只有壹個來源,那就是農村大量的建設用地儲備。

收拾舊農村

與安徽、重慶等地相比,坐擁6000萬農民的河南省,其農村建設用地更為可觀。在中國農民住房實行的“壹戶壹宅”的宅基地分配制度的情況下,6000萬農民每戶都擁有壹處無法流轉的宅基地。

據王永蘇介紹,河南省農村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達到248平方米。河南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提供的壹份報告稱,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可以盤活約900萬畝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河南目前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的主要措施。即是由若幹行政村(按規定最少為三個)合並在壹起,統壹規劃,統壹建設,形成的新型社區。

這種備受爭議的方式,因意在土地指標,現實操作中往往異化為另壹種征地,農民在其中的話語權並無體制性保障,外界稱之為“農民被上樓”。此前,農民集中居住在山東、安徽等地已有施行,且招致不少批評。

不同於其他地方,河南省政府提出“就地城鎮化”的設想,即將新型農村社區納入城鎮體系,形成河南特有的五級城鎮體系:鄭州、其他17個地市、縣、鄉鎮、新型農村社區。

“社區在基礎設施和公***管理上與城市壹樣,每個社區會配置管委會以及黨委,另按照每千人壹名民警的比例,提供治安等公***服務,除了沒有人大,這些社區與鄉鎮幾乎無異,實現公***服務壹體化。”張占倉說。

河南各地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不壹,最基本的方式是以鄉鎮為單位建設新樓,農民通過宅基地退出,以成本價獲得相應面積的樓房,同時獲得城鎮戶籍,其承包地權益不動。

雖然河南官方稱,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會強迫農民。但部分地區仍存在農民“被上樓”現象。

而且,基礎設施建設與公***服務配套設施投入動輒千萬元,如何平衡資金成為難題,也導致壹些縣區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並不熱衷。

“長期來看,壹些村莊的消亡是大勢所趨,但應是壹個自然的過程,人為撤並村莊,會埋下壹些隱患。”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對此頗為憂慮。

但對於城鎮化需求旺盛的河南來說,已經閑置的農村建設用地勢必要進入城市化進程。“集體土地入市是個總趨勢。”張占倉說。此前,集體土地參與城鎮化的合法途徑只有征地方式。但隨著征地成本的提高,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河南需要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