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頭飾:表現出女子對時尚的追求,同時還體現出了從眾心理
宋代時期女性的發飾與唐朝的女性發飾有非常明顯的差異,而很多人認為這種差異是宋代女性發飾變得“拘謹”、“保守”的象征。但其實並不是,盡管從外在風格來看,宋代時期女子的發飾看起來有些“單調”、“保守”,但其實 宋代時期女子的發飾更加“求新”、“求奇” ,甚至 出現了“奢侈化”的基本特征。 因此宋代時期女子的發飾並沒有出現所謂的“ 時尚 倒退”,而是處於發飾 時尚 的正常發展過程中,並且還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宋代女性發飾多種多樣,並且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來的發飾也有所不同。但是從這麽多的不同中 探索 到它們之間的壹些***同之處。而 宋代女性發飾的***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無論是對於身邊的事物還是對大環境的審美都會有所不同。而女性的發飾就最能體現出人們審美的變遷過程。比如 墜馬髻 就是壹個典型的特例,這種發髻由來已久。 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漢代時期,而它被更多的人知道是因為 《虢國夫人遊春圖》 。
圖中的兩名貴婦人就是梳的墜馬髻。但是當它發展到宋代的時候就演變成了壹種完全不同的樣式,除了保留了壹些“偏墜”的特征之外,已經跟之前的“墜馬髻”有了很大的差異。“墜馬髻”在壹段時間裏是宋代女性比較偏愛的壹種發髻,但是因為 女性審美的不斷變遷 ,它最終還是難逃被其他“改進版”的墜馬簪或者是其他更加新式的發髻所代替。
宋代女性的發飾 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征, 而不同地區主要就是基於當地的風俗傳統來進行梳妝打扮。
這句話中的椎髻主要就是西南地區女子比較常梳的發髻,這種發髻在中原地區是比較少見的。因此就算是同處腹地地區, 各地之間的發髻樣式還是有壹定差別的。
因為受各地區特定風俗的影響,發式也都呈現出特定的地區風貌。 乾道六年的時候, 範成大出使金國,進入曾今的舊都所在地汴京時記錄下了當地的壹些風貌。
這段話的描述也是從 側面反映了宋代女子發飾受地區的影響極大, 不同地區女子發飾有著不同的形制!
古代女子的發飾與現代不同,但是女性的發飾幾乎可以隨心所欲,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女子的發飾其實與年齡有比較深刻的聯系。因此 從古代女子的發飾其實就可以得到壹些隱含信息, 比如年齡幾何、婚嫁與否。
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女子發飾有著截然不同的樣式, 年輕的女子為了追求 時尚 、漂亮 ,常常會選擇比較誇張的發髻。壹般來說 發髻都比較的偏大,尤其喜歡高大的髻型, 並且還會在發髻上插上很多裝飾物!但是中老年女子就更喜歡梳樣式 簡單的發髻。
但是有時也會有些特殊情況,《春禇紀聞》中就記載有壹名 女子年六十,但卻還是梳著少女的兩髻。 這是因為她用這種少女的發髻 來表示自己還是未婚的身份。
宋代女子的發飾與她們的身份等級有很大的關系,盡管宋代並沒有特定的明文規定做出這樣的要求。但是現實條件促成了這樣的特征! 宋代女子對於自己的妝發是比較重視的, 因此很多女子的發飾不論是梳的方法還是用料都非常的講究。
又因為年輕的女子都喜歡梳高發髻,因此就常常需要用到假發。而假發在當時的造價極高,因此只有身份 地位尊貴的女子或者是家境殷實的女子才有可能時常用到假發。 而壹般的貧民女子是沒有辦法承擔假發的費用的,因此宋代女子的發飾久而久之便 形成了與身份等級相匹配的情況。
宋代女子對美的追求壹點也不少於其他朝代,因此女子為了凸顯自己的美常常會梳壹些造型新奇的發髻。宋代中期有壹款叫做 亸肩冠的發髻, 這種發髻的特點在於“兩翼抱面,下垂及肩”。這款發髻可謂是造型極為誇張了,因此可以 算是宋代女子追求頭飾新穎的典型發飾了。
宋代女子偏愛這種造型誇張的發髻,就是是表明了宋代女性對自身個性的壹種追求。因為審美取向在不斷的變遷,因此宋代女子也在不斷的追求發飾的新花樣與新特色。但是 這種“新”、“奇”存留的時間就比較的短,常常是“轉瞬即逝”!
宋代女性在追求發飾獨特的同時,也會有“求同”思想。這裏的“求同”主要就是追隨主流審美,因為在大的審 美文 化裏,總是會受到別人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在壹定範圍內的女子發飾是大同小異的,因為從眾心理的影響, 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大眾的審美價值取向。
就如椎髻在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流行了,但是在川蜀地區依舊流行。因此在有人便在途徑川蜀地區的時候發出“椎髻獠面,幾不類人”的感嘆。這就是因為從眾心理讓她覺得這種發髻已經不再符合人們的審美了。
宋代女子打扮除了滿足自身心理對於美的追求,更重要的其實是為了博取她所依附的男性的歡心。而且因為宋朝時期重文輕武,因此 宋朝時期的男子更加註重自身的文學修養。 這就讓宋代的男子 更加的偏好雅致的審美取向! 宋仁宗時期,張貴妃買了番商沒入官服的珍珠,並且還以珍珠為飾品。但是在宋仁宗看見她的時候覺得整體的裝扮太過於奢華評論到說她看起來像是滿頭白發,壹點忌諱都沒有。
從這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張貴妃戴珍珠之類的裝飾,宮中的人也甚少購買珍珠。因為珍珠的造價比較高,所以除了皇宮中這些身份地位比較高貴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可以消費得起,所以 最終導致珍珠的價格大減! 因此從這裏便可以看出 宋代男性的審美觀念對於女子發飾有著比較重大的影響。
宋朝時期對於女子的妝發有明顯的規定,甚至 頒布了禁令 。 嚴厲禁止女子的發飾過於奢侈、奇巧。 因此在宋代曾經火熱壹時的”鹿胎冠“便在這樣的禁令下逐漸的銷聲匿跡了。進而在景祐三年的時候,宋仁宗下詔。
因為對於女子的發飾造型有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宋代女性發飾的裝飾物裏才十分罕見“龍形”裝飾品。因此 宋朝時期的政府禁令所產生的效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由於宋代時期統治者壹直以來都提倡“重文輕武”,因此無論是士大夫還是女子在這種 社會 氛圍的熏陶下,更加偏向素雅的裝扮。同時因為 女性壹直處於附屬地位, 因此女子的發飾在很大的程度上 打上了男性的審美烙印。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宋代女性在整體的素顏裝扮下,還是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因此 發飾形制大多以高大新奇為主。
《中國歷代婦女裝飾》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