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版集團的體制改革
近幾年,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春潮湧動。改革試點單位——遼寧出版集團公司,以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姿態,在國有經營性事業單位向現代出版企業轉變,打造新型市場主體的道路上乘風破浪,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創建六年以來的快速發展,關鍵是註入了創新這壹神奇的激活素,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在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體制和機制都做到了真改、深改,做到了方向正確、思路明確、規律準確、操作精確。
體制創新催生市場主體
邁入21世紀,特別是參加中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以來,在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和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堅定、穩妥地邁出了裏程碑式的改革之旅:
第壹步:“政企分開、政事分開”。2000年3月,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組建伊始,就明確了體制、機制的企業化是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成為全國出版界第壹家真正實現完全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獲得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產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按照出版產業鏈對編輯、印刷、發行、印刷物資供應等所有成員單位實行整體推進、集約經營、專業發展,實現規模效益。
第二步:“產業架構、規範運作”。在堅持正確出版導向、社會效益第壹和精神產品特殊屬性的同時,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遵循市場運作規律,以現代企業制度來規範和理順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以及全體職工壹系列的基本關系。建立起堅持正確出版方向、預算管理、財務運行、資產管理、投資開發、市場營銷等51個具有產業特點,配套運行、行之有效的現代出版管理制度,保證產業運行體系健全、規範、高效。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壹為標準,對集團公司內部經營實體進行兼並、重組、撤銷,使出版資源配置得到優化。
第三步:“規範轉制、轉換身份”。2004年,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按照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部署和遼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平穩、順利地完成整體轉制,徹底拋棄事業單位的“外殼”,打造表裏如壹的現代企業。51歲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韓忠良告訴記者,全集團公司編、印、發2000多人全部解除國有身份,由原“國家幹部”“事業人”,變成了“社會人”。集團公司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下,從實際出發,把政策落實到位,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剝離和分流,為轉制單位減輕了負擔。同時集團公司為所有在職職工辦理了社會保險,確保職工享受到國家規定的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由於設計縝密、工作細致、政策透明、保障到位,全集團公司置換身份的人事改革始終平穩而有序。
與體制創新同步的是,遼寧出版集團公司以高新技術為支撐,打造出與國際先進水平壹步到位接軌的出版發行平臺。很多沈陽市民不曾想到,位於市中心的出版智能大廈,不但單獨鋪設了專用光纜線,而且直接同3顆衛星連通。從書稿的編輯到成書擺上書店櫃臺,最短只需要7天時間;位於城市東南角的出版物配送中心,配送圖書種類高達60萬種,實現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業務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運營。從中心城市發貨到邊陲小鎮,通常在48小時內讀者就能拿到自己期盼的圖書;集團公司與美國公司合作,利用世界出版最前沿的數字化技術,研發出標準中文電子圖書——“掌上書房”,在國內出版業第壹家涉足生產電子圖書;集團公司引進先進的POD數碼印刷設備,解決了用傳統印刷短版圖書成本高、出版難的問題。壹位老出版人感慨地說,在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傳統出版業的概念、載體形態、傳播內容的手段和方式等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
內容創新實現雙效統壹
出版產業與其他文化產業壹樣,是內容產業。內容創新的關鍵是對出版資源進行整合,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重構,逐步形成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圖書產品,通過品牌的優勢來參與競爭,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春風文藝出版社是國內較有影響的文藝出版單位,累計發行600萬冊的“布老虎叢書”名聞遐邇。但外界不知的是,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成立之前,春風文藝出版社已經資不抵債。體制、機制轉變後,春風社編輯們不但想著編書,更壹門心思琢磨什麽書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什麽書會連續再版,什麽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做到目標最大化。
在精心策劃選題和面向市場打造精品營銷戰略下,春風社出版的小說《省委書記》、《幻城》、《夢裏花落知多少》,連續3年占據全國暢銷小說排行榜前列;春風社“青春文學”系列讀物形成暢銷集群,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了18%;為未成年人出版的《小布老虎叢書》被眾多家長稱之為“綠色讀物”,全套叢書已出版40余種,達到了無庫存、無退貨、百分之百再版的喜人成績。
長時間以來,中小學教材的巨大需求支撐著中國出版業的基本規模。據統計,全國教材碼洋曾占到圖書總碼洋的半壁江山。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率先成立教材出版發行中心,將教材出版與圖書主業分離,把所有出版社出版多年的教材全部統壹集中到教材出版發行中心。對習慣於靠“教材之乳”生存和發展的旗下出版社,實行“斷奶”,全部推向市場,切實練好“內功”,向市場要效益。
由於堅持質量效益的發展戰略,強化了品牌意識,集團公司旗下各出版單位全力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強化重點圖書的策劃出版,叫好又叫座的雙效圖書批量問世。遼寧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的力作《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上市僅壹年,定價296元的25000套圖書就已售罄;遼寧科技出版社近年來重點經營建築、平面、包裝等設計類圖書,出口圖書獲利占全社總利潤近40%;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讀本》,創造出發行量達1063萬冊的全國奇跡,也是第壹部打進歐美主流圖書市場的“五個壹工程獲獎圖書”;遼寧美術出版社瞄準市場需求,聘請國內知名美術學者擔綱,編寫出《中國美術高考名師指導叢書》、《中國美術高考在線叢書》等美術、設計專業高校教材重點圖書,在細分市場形成名望,受到了讀者歡迎。
統計數據表明,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出版“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集團公司已有454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圖書獎;新書再版率達到64.1%,高出全國平均再版率10個百分點;單本圖書發行量在5萬冊以上的有707種;有123種進入全國不同類別暢銷書排行榜;集團公司重點書《中***黨史讀本》、《英雄就在我身邊》發行量都超過100萬冊,成為全國同類圖書中發行量之最;在國內最大規模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版圖書的訂貨額已連續5年名列中國前茅。
走出去創新實現運作多元化
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參加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後,壹直把“走出去”確定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之壹,並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圖書部主任楊永富告訴記者,集團公司“走出去”的創新舉措有三:
——攜手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創新合作模式。傳媒巨子德國貝塔斯曼公司創建於1835年,是躋身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遼寧出版集團公司與貝塔斯曼通過合資合作的方式,成立了遼寧貝塔斯曼圖書發行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加入WTO後,履行國家規範審批程序,第壹家由國有資本絕對控股、與外資***同組建的圖書發行公司。
——引進世界著名文化品牌,創新經營理念。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通過市場競標,完成了與世界著名的英國吉尼斯公司的全面合作。在成功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文版唯壹出版權後,又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中國地區的唯壹代理認證機構。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憑借特許的授權資格,用完全的數字和網絡手段,兩年多來,將36項源自中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和相關內容,推薦給吉尼斯公司總部,並刊登在用22種語言出版、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上。去年10月,合作雙方在被稱為世界出版業“奧運會”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為世界上最長的家譜——中國《孔子家譜》和最具性別意識的文字——中國《女書》,現場頒發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在國際舞臺傳播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堅持專業化、商業化、多元化,創新“走出去”運作方式。遼寧出版集團公司以提升專業性、擴大商業性和實效性為指導思想,經過深入探索和實踐,建立了多元化“走出去”進入國際出版市場的運營模式和效益模式。形成了成品書出口、版權出口、來題出口、合作出口、書稿出口、***版出口、貼牌出口等方式。根據國外出版商和發行商的不同需求,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既采取選題策劃和市場發行都在國外的“兩頭在外”的方式,又采取市場發行在國外,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印制在國內的“壹頭在外”的運作模式。
遼寧出版集團公司以商業模式輸出中國文化,重點選擇適合國際市場需求的“外向型”圖書,在選題上具有鮮明的中國社會、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特征,在制作上凸顯國際化水準。《中國讀本》、《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叢書》、《見證日本侵華殖民教育》、獲得老舍文學獎的《受活》,以及“中國風”系列等圖書都受到國外出版商、發行商的青睞。
遼寧出版集團公司“走出去”,實現了兩年兩大步:2003年銷售額僅為500萬多元,2004年增長到1600萬元,2005年突破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