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成都近年來為什麽發展那麽快

成都近年來為什麽發展那麽快

在紐約uber做司機沒有活兒無聊覺得還是結合我做司機的實際情況來說說(話說不在上班高峰期uber真的很閑)好先來說說我的情況在uber工作兩個月了越來越喜歡在uber做司機之前我是在壹家算是除了黃的和uber以外車最多的壹個低端電召車公司(在老外公司來講,因為國人的公司實在便宜到無法想象)做了半年90%的活兒是去紐約附近的三個飛機場因為要跟黃的搶生意所以跟黃的壹個價錢52刀去JFK 和 Newark 34刀去LaGuardia 老外公司裏的最低價了為什麽客人會選擇uber?第壹類是因為住的地方叫不到黃的因為黃的壹般都聚集在中下城機場和賓館門口雖然紐約曼哈頓有77萬輛黃的可是到了早晚高峰還是有無數人在街邊招手而且上車之前要先跟黃的司機交流說目的地(註意這個時候黃的是鎖著門的)如果目的地黃的不想去他們是不會開門的直接跑掉所以早晚高峰打黃車基本跟打仗壹樣所以這個時候uber填補了這個空白想像壹下沒有uber之前上班之前要早出門再打壹仗沒準就遲到可是現在呢出門之前穿衣服的同時拿起手機優雅的壹點uber 再慢悠悠的下樓走到門口已經有壹位幹練的司機在門口已經把車門給妳開好了是什麽感覺收腹挺胸小腿搗兩步就上車了開開心心去上班了第二類 uber的服務這個真的是壹大重點每壹輛uber上都有壹瓶礦泉水放好客人隨手拿起就喝空調開的足足的司機提前會征求妳的意見走哪壹條路開起來不會像黃的壹樣橫沖直撞服務好是因為每壹個個人在下壹次叫車之前都要給上壹個司機打分這個分數直接關系到司機能不能繼續在uber工作如果因為分數低了被uber踢走以後永遠不能在uber開車了第三類坐uber不用帶現金不用帶卡有手機妳就哪都能去不用跟司機有錢的交流壹切費用都是直接從客人的信用卡直接付賬上車交代好目的地到了目的地直接下車就走不會因為小費過橋費的問題跟司機有任何矛盾以前的公司就總是因為這些錢的問題發生矛盾比如爛小費比如客人趕飛機恰巧刷卡刷步過來第四類叫uber的方式簡單不用打電話預約打電話預約任何壹個公司都不能保證妳預約的那個時間壹定有妳需要的車或者車型還有壹些客人覺得uber很時尚會跟朋友炫耀滿足了虛榮心哈哈基本叫uber車的客人素質都很好基本集中在白領和文藝小青年以前的公司大部分客人很少叫車叫壹次車會覺得自己就是大爺了不尊重司機往車裏所有能藏垃圾的地方塞垃圾穿鞋蹲在座位上各種用力的折騰車壹般客人都有15分鐘的免費等待時間但是很多人就是故意卡123 分鐘下來上車還要催妳怎麽開這麽慢我飛機要晚了之類或者超了時間不付等待時間的錢又或者付了等待時間不給小費等等糟心的事兒但是uber基本還沒見過這樣的客人。

別忘了以下幾點:

1正是因為美國的人均車輛持有量大,才說明是壹個對汽車有足夠程度依賴的國家。所以對汽車本身的需求,是不需要做太多解釋的。

2作為壹個美國人,妳不可能壹輩子呆在自己家附近,哪也不去。作為壹個中產階級占主要階層的國家,有錢的人們總會出去度度假什麽的。假如妳是壹個住在西雅圖的工程師,妳非常喜歡邁阿密的海灘,每年至少去壹兩次,妳不可能每次都自己開著自己的車橫跨整個美國。

3美國不像中國,沒有公車之說。作為壹個公司職員,當妳出差的時候,妳就需要租壹輛車完成妳的事情。有時候這個租車的過程是自己完成的,我知道很多大企業都和租車公司有協議,有內部的折扣給自己的員工,無論公用私用,都可以優惠的。有時候是車子是公司直接給租好的,我聽說過蘋果給從中國來總部開會的員工每人壹部GTI作為代步的。

4美國人是喜愛玩車的,但他們玩的大多是大型的皮卡,truck。這類車子排量幾乎都在5.0以上,雖然美國油相對便宜,但也很少有人每天開著這個上班,所以很多人家裏都會有日常用車,但是當家庭成員用車周轉不過來的時候,就會考慮臨時租車。

5美國人喜歡專車專用,比如壹家子壹起出去玩就喜歡開個VAN,上班開個轎車,玩啊拉拉東西啊開著大皮卡,出去燒烤什麽的來輛SUV,再會玩壹點的去弄個RV(房車),出去度假壹周。雖然美國車便宜,但妳也不能讓每壹個美國家庭把每種車型都買壹遍。比如房車,壹年就用壹兩次,妳買壹輛擺家裏也不合適,自然選擇租車。

6還有壹種人就是喜歡體驗不同的車。我有壹個同學,經常開長途,但每次都不開自己的車。壹個是不願意讓自己的車有太多歷程,再就是想體驗平時開不到的車。比如他平時就買個雅閣作日常車,但我總想開個野馬啊大黃蜂什麽的爽壹爽。租起來又不貴,何樂而不為。

7可異地還車給予了很大便利。比如我想橫跨美國玩自駕,但是我從東海岸開到西海岸不想開回來了。異地還車輕松解決,連鎖的大的租車機構就有這個優勢8最後再提壹下,美國大部分城市的公***交通真是不便,沒車妳啥也別想幹。

講在中國的故事之前,先說說我在加拿大出發去機場的事情。我貪便宜訂的機票比較時間早,要早晨5點左右到機場,4點多要從家裏準時出發。這個時間點要定出租車不是不行,但考慮到我市出租車的惡劣態度和各種關於出租車的投訴,我覺得還是把希望寄托在Uber上比較放心。提前好幾天,我每天淩晨4點左右都會看壹眼從我家叫Uber幾分鐘能叫到,連續幾天都是5~10分鐘,這個速度比較令人滿意,順便說壹句,Uber壹直不提供預訂的理由是“車輛運載效率足夠高,車輛足夠多,妳隨時都可以叫到車,所以不需要預訂”。出發當天,突然下起了大雪,起初我有點擔心,天氣變化會不換讓車變少?

事實證明,Uber沒辜負我的期望,仍然只需要6分鐘叫到車,在這個人力成本昂貴,人們通常不願意加班的城市,這簡直是奇跡。叫車之後,很快在地圖上可以看到附近的壹輛車開始朝我的方向開來,幾分鐘之後準時停在我家門口,中間沒有過電話聯系。司機幫我把行李放上車,跟我說,我只會說法語,英語說不好,妳有沒有問題,我說當然沒問題。壹路上司機依次用英語問了我空調溫度行不行,車裏面的音樂喜歡不喜歡之類的體驗問題,這大概是他專門練習的幾句話。壹路順利,很快到了機場。這次用車的有趣之處在於,在基本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由於GPS和導航都非常準確,中間並不需要更多交流,行程也能順利完成。如果這些條件具備,也許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打電話,也不需要語音。這和用滴滴打車叫車時候和司機大量的語音交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海在上海我住的位置有點偏,到最近的地鐵站也要走20分鐘。起初我本來沒指望能在這個比較偏的位置叫到Uber,但事實上等10分鐘左右總能叫到。而且最讓我驚訝的是第壹天叫來壹輛銳誌,轉天叫來壹輛寶馬,再轉天叫來壹輛Q5…在上海的壹周多時間裏,我幾乎沒坐過地鐵。去什麽地方都叫Uber,整個體驗非常順暢。而且所有的車都很新很好,多數司機也都很認路。當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Uber在中國自帶導航還不太好用(據說現在已經換成百度的了,好多了),很多司機會另外拿壹個手機開個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導航用,這在其他城市都是少見的。相對於我後面去過的其他城市,上海是叫到好車次數最多的地方,絕不是網上流傳的壹個段子說的好車司機是為了拉姑娘約炮,我遇到的每壹個司機都很認真的送我去了目的地,就算是Q5的司機也下車熱情地幫我把壹個大拉桿箱搬到車上,毫無怨言。期間我還幫好幾個沒用過Uber的朋友叫車送他們回家,他們每個人用過這壹次之後之後都立馬成了Uber的用戶。

我剛剛回來的時候沒有把手機號改成中國號碼,每壹個司機接到我的時候都會問壹句為什麽妳的電話打不通。過了幾天之後我才反應過來是因為中國地圖不準,所以司機都習慣先打電話確認壹下。改了號碼之後,每次叫車之後幾乎立刻會接到電話,大部分是怕GPS位置不準確認壹下在哪接人,後來開始有聊兩句判斷是不是釣魚的。在釣魚執法之前,我幾乎沒遇到上海Uber司機問我目的地是哪。就我的使用體驗看來,對用戶體驗破壞最大的毫無疑問是相關部門的“有效工作”。這件事後面我們再說。在上海我也偶爾打了壹次出租車,上車之後嚇了壹跳,司機眼前擺著壹排手機,跟我們這警車上面的警用終端和各種電子設備差不多壯觀。每個手機輪番發出各種語音,“師傅我在XXX要去XXX“,”去XXX加多少錢”,感覺特別中國特色,坐在出租車上感覺就像在壹個很吵的飯館吃飯,片刻不得安寧。我是乘客,我已經坐在車上了,為什麽司機還要開著這些軟件,這我也不太明白?是不是盤算著送我到地方立刻去搶下壹單?反正從此之後我就也沒叫過出租車,想起來那個吵鬧的環境就覺得還是Uber更好。挺遺憾的,上海過去堪稱壹流的出租車體驗恐怕是很難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