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藥吃多了,有什麽副作用
這些天身體不是很好,今天莫名其妙的拉了好幾次肚子,不知道跟前幾天吃消炎藥有沒有關系,上網壹查還真逮著了.....
與抗生素相關的腹瀉與結腸炎
常常引起腹瀉或結腸炎的抗生素有青黴素G、氯黴素、頭孢菌素類、氨節西林、林可黴素、克林黴素、利福平等。以氨芐西林和克林黴素所致者為最多。老年齡組用抗生素後發生率尤高。
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者可引起腸道生態平衡失調,腸道菌群改變,發生腹瀉。若有耐藥性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過量繁殖,產生致病的腸毒素(外毒素),則引起結腸炎,甚至假膜性結腸炎。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是壹種厭氧的革蘭陽性細長桿菌,產生細胞毒素(毒素B)及腸毒素(毒素A),耐藥性強。
腹瀉常發生於抗菌治療的過程中或停藥後1~2周內,最遲可發生於治療療程的第10周。發病與藥物劑量或給藥途徑關系不大。臨床上表現為腹瀉和假膜性腸炎兩種類型,前者病情較輕,後者嚴重甚至致死。 重癥患者可並發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休克、DIC,以及腸出血、腸穿孔、中毒性腸麻痹等。
診斷依賴用藥史、臨床表現、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糞便作多種培養和病原株作細胞毒性試驗。與抗生素相關的假膜性結腸炎應與手術後假膜性小腸結腸炎鑒別。手術後假膜性小腸結腸炎主要累及小腸與結腸,腹瀉發生率略低,預後差,病死率高,糞便培養可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發生原因與腸道供血不足有關。
治療說明:應立即停用有關抗菌藥物,並予以對癥和支持療法,糾正失水及電解質紊亂。病情重者應口服萬古黴素1~2g/d(30mg/kg),分4次服。由於萬古黴素不吸收,故在腸道濃度高。甲硝唑應用也有效,每日1.5g,分3次服。療程壹般10~14d。
預防說明: 正確合理應用抗生素。用藥時觀察病情變化,壹旦有大便異常立即停藥。必要時取糞便進行厭氧菌培養。患者應予隔離,避免引起院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