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鄭樹森和李蘭娟這對院士夫婦,有著怎樣的愛情故事?

鄭樹森和李蘭娟這對院士夫婦,有著怎樣的愛情故事?

這兩天,關於疫情除了鐘南山院士,我們還可以頻頻聽到壹個人的名字,那就是李蘭娟。她是壹個女人,壹個今年73歲的?老太太?,然而就是這樣的壹個人卻帶著團隊奔波在武漢疫情第壹線,並且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好消息。

2月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在武漢發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雖然這項成果引來很多聲音,鬧得沸沸揚揚。但是李蘭娟院士的付出和貢獻卻不容抹殺。

如今在與病毒賽跑的她,壹天只睡3小時,這樣的?老太太?讓人十分的心疼。心疼她的除了我們,還有她的丈夫 ,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鄭樹森。這樣壹對?院士夫妻?堪稱國士無雙,為醫學事業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因愛結合,彼此體諒

和妻子李蘭娟的成就相比,丈夫鄭樹森在醫學上的成就壹點也不差,他是多器官聯合移植事業的開拓者。1975年,5月1日李蘭娟和鄭樹森結婚了。他們兩個人是在中國醫科大學認識的,李蘭娟比丈夫還要大3歲。但這樣的年齡差,卻沒有能阻擋壹對年輕人相愛。那個時候的婚禮很簡單,兩個人就在家裏面簡單的舉行了儀式。

這次疫情很多人都取消了婚禮,或者辦了簡單的婚禮,其實他們的婚禮再簡單跟李蘭娟夫妻的相比都算豪華的了。本來婚禮簡單樸素已經很平常了,結果婚禮當結束,這對小夫妻就接到了老家的電話,說鄭樹森的父親病重,兩人只好趕緊買火車票往家趕。但因為買不到車票,新婚之夜就在火車站打鋪蓋睡了壹晚。雖然婚禮簡單,甚至還有點辛酸,但這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婚姻生活。

從1975年結成夫妻以來,婚姻讓除了讓兩個人更加恩愛以外,也從未成為他們事業的絆腳石。很多優秀的女性,在結婚前對事業、對人生都有著美好的規劃,但進入婚姻後卻常常因為家庭而改變人生理想、軌跡,但李蘭娟卻沒有。作為工作狂,李蘭娟和丈夫鄭樹森都很忙,每天能夠交流的機會只有早上的餐桌。因為鄭樹森在臺上做手術,李蘭娟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壹兩點是常事。

這對院士夫妻的工作日常,每天上午8點準時到達醫院,深夜壹兩點鐘回家。但回家再晚,每天鄭樹森都要等妻子壹起下班。雖然相處的時間很少,卻都把對方放在心裏,也都努力為家庭做貢獻。鄭樹森在香港讀博期間,父親病重。為了不耽誤丈夫的學業,李蘭娟壹個人默默照顧公公。而李蘭娟的母親,在90高齡時兩次骨折時,也是鄭樹森親自拍板實施的手術。李蘭娟忙著工作,壹年到頭,只有年夜飯自己做,但今年的年夜飯卻是鄭樹森做的。原來除夕的時候,李蘭娟要帶著自己的團隊去武漢工作了。

妻子出征,鄭樹森只能用壹頓親手做的飯為她送行,只能默默擔心和祈禱。但因為知道妻子對醫學事業的熱愛,所以從來阻止她,反而更加支持她工作。因為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夫妻兩人還捐資建立了基金,用來扶持優秀人才。2012年5月25日,他們聯袂社會各界力量成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獎勵和提攜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傑出科技人才。他們跟壹般意義上為了長裏短的夫妻不同,也或許只有這樣誌同道合的愛情和婚姻才是最忠貞和完美的。

3、風雨同舟,相濡以沫

幾十年風風風雨壹起走過來,尋常夫妻之間相處的矛盾,他們也有。李蘭娟說丈夫鄭樹森也有缺點:常常找不到家中的東西,炒青菜不放油只放水、下鍋的時候也不等水開?雖然有時也拿這些開玩笑,但她從不真的介意。她反而對自己的丈夫不吝贊美之詞:?他的手很巧,技術精湛,是外科的壹把刀;關鍵時刻比較有思路,對醫院的管理也很放手;他還很有愛心,因為自己出生清寒,遇到家境貧困的重病患者,他常常自掏腰包,還想盡辦法為患者減免醫藥費

對於妻子李蘭娟,鄭樹森也滿是贊譽:雖然稱不上賢妻良母,壹年只在大年三十做壹頓飯,家裏什麽家務也不做,整天把心思撲在工作上,他卻從來沒有怪罪過。?我們幾乎從不吵架?,鄭樹森說,晚上工作到再晚,他也會等妻子壹起回家。

有壹次接受采訪,被問到夫妻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麽時,李蘭娟不假思索地回答:?誌同道合、互相關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李蘭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丈夫鄭樹森也並不是壹個完全顧家的好男人。但這樣的壹對夫妻卻風雨同舟幾十年,在對***同熱愛的事業上,在對理想的追求上,相濡以沫過了幾十年,仍然恩愛如初。這大概是愛情和婚姻最好的模樣,他們成了更好的自己的,愛情卻依然亮麗。

這個春節,李蘭娟院士告別了丈夫和兒子兒媳,帶領團隊在武漢為早日找到克毒方法而努力,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每天只睡三個多小時,這樣的精力又有多少年輕人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懷又有多少人有??沒有什麽比患者期盼的眼神更打動人。?李蘭娟說,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是她最大的快樂。春已至,花已開,山河無恙,祝願李蘭娟院士早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