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Hi~我是卷兒媽~

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研究者

壹個愛琢磨教育方法的媽媽

分享教育心得、啟蒙幹貨、學習資源

文 | 卷兒媽

來源 | 微信公眾號“卷兒媽教子手記”

ID:juanr-ma

最近老家有個親戚,看了我公號裏壹些關於英語啟蒙的文章,她說自己既有點焦慮,也有點困惑,說:“妳這是自己英語好,能教了孩子,像我們,自己還是半瓶子的水平,怎麽敢拿出來教孩子?再給孩子帶溝裏。”

我說,妳想多了。以現在的 社會 條件、學習資源,以及妳們家好幾套房子要拆遷的“硬實力”,真有心把孩子英語雞上來,簡直不要太輕松。

我的英語水平跟海澱媽們比起來,恐怕分分鐘被秒掉。但這並不影響我帶卷兒學英語,孩子三個月也學到了悠遊第三級。

我自己從小對英語挺有興趣,初中時,英語常考滿分,但上了高中,英語下滑得厲害,原因是:對老師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當時我內心對英語老師的角色,是有壹個設定的——要洋氣優雅有格調。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麽對老師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要求,“崇洋心態”?好像又不完全是,更像是完美主義者的心態吧,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就想它方方面面都滿足自己的幻想。

但我們那會兒的英語老師,怎麽說呢,無論發音,還是舉止,都和我內心設定的角色大相徑庭。因為對老師的抗拒,我和這門課也隨之緣起緣滅。

現在想想自己當時太幼稚, 這世界上哪有人會百分百滿足妳的幻想?如果有,那壹定還是幻想!

扯得有點遠,我的意思是, 作為家長,咱們也不要幻想自己能百分百達到孩子的要求,或者是達到壹個完美教育者的水平。我們只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我壹直認為,在孩子的啟蒙期, 家長的管理水平,比專業水平更重要。

就好像,我老板的寫作水平不如我,但他可以帶著整個公司前進。

這其實是專業能力與職責劃分的問題,老板是搭臺子的,員工是唱戲的。

對應到家庭教育中也是壹樣, 父母是那個搭臺子的人,孩子才是上去唱主角的。

以前上學,我們給老師起外號叫“老板”,後來我們老師知道學生在背後這樣叫他,他開班會時說,“我很慚愧,我還擔不起‘老板’這個稱號。”

當時我們都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現在看,要當好孩子的“老板”,領導力、影響力這些管理與戰略層面的能力,要遠遠高於專業水平。

因此,對於覺得自己英語水平不好,就不敢教孩子的父母,不妨這樣想:

假如我是壹個老板,要新創壹家公司時,我會怎麽做?

我認為有四個基本點: 1.確立思路與大方向;2.創設工作環境;3.提供資源;4.回報獎勵。

對孩子的英語啟蒙,也壹樣可以從這四點著手。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四個方面。

01 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父母們心中要有壹條主線

任何事要做成,需要先設計好路徑,有壹個宏觀的戰略思路。

很多人其實內心不是不敢教,而是不知道怎麽教,從哪兒入手。今天聽了壹個講座,趕緊跟著學,明天看了某壹篇文章,又去模仿,搖擺不定,效率最低。這個問題的實質原因,就在於內心缺乏壹條篤定的教育思路。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自己拿不準思路,就找位好老師跟著。

我們國家英語啟蒙屆有5位大咖, 廖彩杏 吳敏蘭 汪培珽 安妮鮮花 蓋兆泉 。這五位都有獨到理論,有實踐成功經驗,她們的孩子在英語方面,壹個比壹個牛。

廖彩杏推薦采用 “有聲書” 做啟蒙,制定壹年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到52周,每天播放3次,每次30分鐘,每周3-4本。讀壹本,在播放記錄表上,畫個小勾勾。 “重復” ,是她替孩子選購英文兒童繪本的首要原則。從壹開始的“句子、句型重復”,到“概念重復”。

吳敏蘭更看重 親子***讀 遊戲 互動 充分調動“五感”參與到學習中 ,五感,就是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通過親子五感 遊戲 ,培養孩子的興趣。她認為,兒歌等富有韻律感的文字,可以幫助孩子熟悉語感,利於孩子模仿。

汪培珽采用 “餵英文故事” 的***讀方式,英文照書念,中文翻譯大概意思就行,不用逐詞逐句翻,不主動翻譯。每次讀之前,先把繪本裏孩子不認識的單詞,帶孩子查清楚並確認發音。

安妮鮮花其實是兩個人,他們是壹對海歸夫婦,女兒的名字叫安妮。安妮鮮花是兩個人***同的IP。他們倡導 海量輸入,營造英語環境,用英語作為日常背景音去磨耳朵,不主張死記硬背單詞、練句型、記語法。

蓋兆泉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學家斯蒂芬·克拉申 “二語習得” 論的踐行者,認為無意識的輸入成果大於有意識的學習;聽力輸入,需要建立在 “可理解” 的基礎上,遵循 “i+1” 原則,就是在自己的現有水平上加壹個1,即理解+新知。

五位大咖的理論,各有各的特色和側重點,具體實施的路線上,各有千秋,但底層的思路上,有很多***同點:

1.早做啟蒙,低幼階段學語言比大童有天然優勢;

2.大量聽力輸入;

3.遵循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規律;

4.順應孩子的興趣;

5.尊重孩子的語言沈默期,輸出是輸入積累到壹定階段的自然產物。

家長們可以從中選擇壹條路線,細致研究壹下(這幾位都出了書),跟著走就行。

我們家的啟蒙思路,可能更接近蓋兆泉老師的路線。她也是上面5位大咖中,唯壹壹個孩子完全在國內環境中學習英語的,因此,我感覺她可能更了解中國孩子的問題和困惑。而且她的啟蒙路線做的也非常直觀和系統,我之前在 《幼兒園外教推薦的寶藏資源,能省不少培訓班學費》 這篇文中,曾經分享過蓋兆泉老師的壹份路線圖:

其實整體的思路就是, 家長心裏有壹條軸, 知道啟蒙期不同階段,該重點去培養什麽,比如磨耳朵?刷動畫?刷分級?報班?請外教?孩子相應達到什麽程度?然後據此提供相應的支持就可以了。正如蓋兆泉老師講的: 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02 給孩子搭好臺子

帶他上來“唱戲”

什麽樣的環境,算是好的學習環境?

我接觸過壹些家庭,家裏做了大量的英語布置,比如花瓶,桌子,櫃子,門把手等顯眼的地方,貼上英語字卡,便於孩子去認知單詞;有的會專門開辟壹個小空間,當作家庭英語角;有的會和孩子壹起制作手工英語掛圖。

還有的家庭,註重磨耳朵,就像前面安妮鮮花提到的, “將英語當成背景音”。

天津大學的鄔麗娜老師在她的書中曾提到, 營造家庭英語環境的4個關鍵點 ——15分鐘親子英語互動 遊戲 +30分鐘英文動畫片+30分鐘英語兒歌音樂+15分鐘英文繪本親子閱讀=家庭家庭浸入式英語環境。

每天總計是壹個半小時的時間, 這個時長是依據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的成功案例設定的。

每天90分鐘,相當於小學的兩個課時,壹年下來大約 730 多個課時;

如果按現在線上外教課25分鐘壹課時計算,每天90分鐘,差不多相當於3.5個課時,壹年下來就 1200 多個課時。對比壹下,現在小學生壹周才上2個課時,孩子真的很難“浸入”。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將英語生活化的很好方式。

但在我看來, 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家長將自己變成孩子的學伴,當不了孩子老師,總可以當孩子的同學吧。

壹起學習,讓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世界裏,和他切磋,互動。我是真的很享受跟孩子壹起學習的感覺,我當年沒學過自然拼讀,現在跟孩子壹起學,感覺新奇有趣;我當年跟著土味英語壹路學過來,現在也想跟著卷兒壹起走壹遍原版路線;我當年沒有這麽好的圖書資源,現在跟卷兒壹起沈浸其中感覺自己像個大富翁。

03 找對資源,

選好工具

互聯網是壹次真正的學習革命,不但實現了線上學習的方式,而且提供了海量的學習方法與資源。

放在我們那個年代,不要說當“原版娃”,我甚至很難聽到壹次原版的錄音,直到上了高三,才第壹次在英語老師的帶領下,看了英文版的《泰坦尼克號》。

而現在網絡上,原版的動畫、免費的啟蒙課程,數不勝數。只要找到適合孩子的英語程度看的東西,再選好合適的設備,就可以輕松帶出壹個“原版娃”。

那麽,怎麽才知道是否適合孩子學習程度的呢?

國外父母常用 Five Finger Rule 規則:比如讀繪本,隨便找出書中代表性壹頁,讓孩子出聲試讀,如果孩子有5個單詞不認識,就表示太難了;如果沒有壹個不認識的,或者只有壹個不認識,則表示太簡單。

我們可以理解為,壹頁上有2-3個單詞不認識的,屬於適合孩子程度的。也就是比孩子正常水平,高出壹點點。

平常我給孩子提供的設備,主要就是繪本,點讀筆,平板,電視。我覺著這四樣是基礎的,聽覺、視覺、觸覺,都能照顧到。

早上起床—洗涮這個時間段,我會播放繪本裏的音頻,溫習昨天讀過的繪本;下午放學,卷兒爸會給她用手機投屏到電視,看英文動畫片。

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配備詞卡、有聲書、投影儀等,設備升級,視聽效果更好,但別因此忽視了陪伴。

愛奇藝、騰訊、B站,都有大量的幼兒英語啟蒙類的動畫,而且多數都是免費的,從幼兒園看到小學畢業都看不完。

這個時代, 真的是壹個有史以來最有利於學習的時代。 只要家長有心,就能幫孩子找到資源和工具。

04 多給孩子正向的反饋和鼓勵

興趣來自於擅長,擅長來自於誇獎。

語言的學習,是壹個細水長流的積累,中文英文都壹樣。語言學習壹個重要的機制是連續不間斷輸入,每天哪怕只輸入30分鐘,也要比隔三差五輸入個2、3小時,效果要好得多。

而長久的堅持,壹定需要興趣驅動的。 所以,在最初啟蒙階段,壹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贊賞他的每壹次進步。

我跟卷兒壹起走路,聽到卷兒蹦出某個單詞時,總是特別驚訝地說:媽媽真想不到,連這個詞妳都會呀!

這種驚訝,就是對孩子的正向反饋,她會很得意,覺著自己展現出了超乎媽媽意料之外的能力。之後她會主動去努力學習更多詞匯。

有時我會讓她去當奶奶的小老師,站在小黑板前,教奶奶學英語,每次聽到奶奶的發音,她都咯咯大笑,然後自己再給奶奶讀壹遍,還用老師的腔調說:“妳會讀了嗎?自己讀壹遍試試。”

這是壹種輸出,也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壹種方式。

總之,正如美國應用語言學家De Houwer和Lanza所說, 孩子的外語啟蒙,只需要父母具備正確的理念,應用科學的方法,采用合適的材料。

家庭英語啟蒙的關鍵就在這幾點, 父母的英語水平高低,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所以,放寬心,在這個資源豐富,學習工具多樣化的時代,我們自己的英文水平,絕對不會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只管加油就是了!

花絮 /Titbits/

大漠孤煙直,啟蒙不能遲。

語言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壹時期也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7歲之後,上了小學,語言環境更少,而且受到母語學習和表達方式的幹擾,學習效果相比學齡前反而差壹些。

每個牛娃背後,都站著壹對堅持不懈的父母, 沒有誰是天生牛起來的。 只要付出心力,幫孩子規劃出壹條適合他的學習路徑,為他創造環境,提供資源和工具,多給他鼓勵,他壹定可以成為英語牛娃!

此外,我聽到過壹句很美好的話,做孩子的陪讀,是陪伴在前,讀在後。陪伴勝於學習。

後臺回復“英語”“磨耳朵”“數學”“數獨”“拼音”“紀錄片”,可獲取各類對應英語啟蒙資源~

有需要的親,在文末點個“ 在看 ”,然後長按下面二維碼,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領取~

- END -

更多啟蒙幹貨

我之前發過不少學前啟蒙、幼小銜接方面的,寫幹貨費老大勁了,希望能對朋友們能有幫助:

背詩學前背完多少首詩,上了小學才夠用?

數學幼升小最難的壹道面試題,我帶孩子半個周末就破了

英語讓孩子熱愛英語,本身就是個謬誤

英語英語啟蒙:自然拼讀容易踩的坑,知道得越早越好(附磨耳朵資源)

英語教娃自然拼讀,妳不擔心他跟漢語拼音搞混嗎?

閱讀帶4歲娃讀完1000本書後,我寫了這份5000字的閱讀規劃

美育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雞娃海澱牛娃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學前「快樂教育」的孩子,還能追上嗎

幼小銜接和小學老師聊了壹下午,終於搞清幼小銜接究竟要準備啥?

卷兒媽 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研究者

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 時尚 育兒 》等。

我相信,方法對了,每個孩子都是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