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語改變最大的兩門外語,分別是哪兩門呢?
眾所周知,任何壹門語言,都不會孤立的發展,而會不停受到外來語言的改變。最典型的是漢語文化圈,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深受漢語影響,大量詞匯乃至讀音都照搬漢語。那麽,作為強勢語言的漢語,有沒有受到外來語言的改變呢?鮮為人知的是,有兩門外語對漢語改變最大,如今壹門瀕臨滅絕,另壹門卻源自中國!
日語,源自中國,卻又改變漢語唐代晚期時,日本人發明的假名,其實就是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1956年,在《例解國語辭典》中的日本詞匯,和語占36.6%、漢語占53.6%;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誌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和語占36.7%、漢語占47.5%、西洋語占近10%。可以說,日語源自漢語,至今仍在深刻影響日本。
然而,源自中國的日語,卻在近代又深刻改變了漢語!
黑船事件之後,日本開啟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進程,引進翻譯了大量西方著作,“創造”了不少詞匯。
由於當時日本貴族普遍使用漢語,加之漢語更為系統,所以日本人借用漢字大量系統性意譯了西方先進概念,即日本借用漢字創造或翻譯出的漢語新詞匯,其中很多詞匯傳入中國,這就是歷史上的“日制漢語(或,和制漢語)”。
如今,源自日語的詞匯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比如社會用語“公民、階級、法律、人權、政黨、支部、總理、內閣、幹部”,經濟用語“經濟、商業、消費、銀行、株式會社、景氣、財閥、集團”,科學用語“化學、物理、建築學、教育學、地質學、科學”,醫學用語“癥候群、神經衰弱、內分泌、胃潰瘍、流感、淋巴”等等,其他的還有“藝術、交流、否定、肯定、假設、供給、背景、化石、戰線、環境、俱樂部、公開、***和、希望、活動、表決、歡送、仲裁、妄想、見習”等等,都是日本人“創造”出來的。
有學者認為,目前中國使用的50%以上的詞匯,都源自“日制漢語”有關,可見日語對中國的影響。
梵語,瀕臨滅絕,深刻影響漢語所謂梵語,如今印度國家法定的22種官方語言之壹,來源於雅利安人,是印歐語系的壹種語言,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壹,屬於“貴族語言”。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梵語隨之在印度大陸傳播,隨後梵語對南亞、中亞、東南亞、東亞產生了重要影響。
很長壹段時間內,梵語始終維持口語傳統,貴族口口相傳,後來世俗化過程中,逐漸從口語變成書面語,即形成了梵文。但,無論是笈多文,還是悉曇文,都只是書寫梵語的壹種文字。
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但佛教典籍浩如煙海,梵文書寫的佛經需要翻譯成中文,才能滿足中國佛教徒的需要。從東漢到唐宋歷時800余年,以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和不空等為代表的譯經師們耗盡畢生心血,翻譯多達1600部佛教典籍,6400余卷的佛經,其中就有大量印度詞匯。
從梵文而來的漢語詞匯很多,比如佛、禪、菩提、菩薩、剎那、方便、塔、世界、魔、實際、劫波、因果、報應、羅漢、涅磐、禪定、超度等等。
不僅音譯詞匯,眾多的漢譯佛經還在音和字、意、句法、文體等諸多方面給漢語帶來影響。據歷史學家範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於東漢末年,當時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啟示,創反切法來註字音。
可以說,梵文壹度是世界佛家用語,影響力之大超乎想象。然而歲月變遷,梵語在急速衰退,如今已經不是印度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2001年僅有1.4萬人掌握該語言,是印度官方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語言,瀕臨滅絕。嚴格意義上說,梵語與拉丁文、古代漢語壹樣,已經成為語言學研究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