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誌願軍遺骸?
誌願軍遺骸指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壯烈犧牲的誌願軍戰士。其中由於作戰範圍橫貫南北朝鮮全境,死亡人數尤其巨大。在已經解密的資料中記載,中國在這次戰鬥中派出誌願軍100多萬人,抗美援越的戰鬥中大概傷亡人員有30多萬人,其中大概有18萬人的誌願軍戰士遺骸還留在異國他鄉。由於在戰役中誌願軍戰士多次攻入現韓國境內作戰,因此有很多戰士將生命留在了現在的韓國。這也就是現在在韓國有大量中國誌願軍戰士遺骸的根本原因。
根據1977年通過的《關於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這個公約規定了尊重和善待敵軍遺體遺骸。對於遺骸處理國際上公認的有三種方式:
壹、在戰場附近就地掩埋.這是處理遺骸用得最多的方法。這種方式在當時是不僅是處理中國人誌願軍遺體,包括韓國自己的軍人和美國軍人都采用這個方法。這也很好理解,當時由於受到戰爭環境的影響不太可能馬上對所有的遺體做分類保存處理。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也是可以沒防止死者屍體暴露於空氣之中產生其它的環境危害,同時也最小程度上保留了對於死者的尊重。
二、由遺體保留國修建烈士陵園。對於戰爭結束後已經找到的遺骸進保護並加以紀念。事實上在韓國,早就建有誌願軍的墓地,例如在韓國京畿道坡州市,就有壹個“中國軍墓地”,距離朝韓分界線僅有5公裏,墓地裏安置有朝鮮戰爭時期陣亡的誌願軍遺骸***425具。這裏的墳墓都面朝北方,有使誌願軍烈士魂歸故國的意思。在這個墓園裏,誌願軍烈士的墓石上,沒有姓名,而寫著編碼,以及“無名人”三個字,這是因為韓國確實無法確認死者身份,只能編號管理。
三、韓國方面根據兩國達成的協議,有計劃地歸還誌願軍遺骸。我方有專業的人員負責接收和安葬,讓英烈們魂歸故土。早在朝鮮戰爭打完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54年,韓國就曾經向我國歸還過1萬具誌願軍遺骸。後來由於世界格局的再次發生變化,此項工作就中斷了大概50。2013年6月,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在訪華的期間,主動向我方提出:韓國保存有360具中國誌願軍的遺骸。希望中國政府可以接收英烈來回家。此提議得到了中方的欣然響應。從此中韓兩國政府定下了協議,每年中國清明節前壹周進行遺骸的接收工作。算到現在已經進行8次。壹***接收遺骸上千具。同時韓國有關部門依據歷史資料記錄的戰場地點,有意識地開展搜尋、發掘誌願軍遺骸的工作。從此將這項工作有序地推行實施中。
誌願軍遺骸的接收工作表示我們國家尊重歷史和那麽為了國家利益犧牲自己的先烈。同時我們也通過這種方式牢記戰爭給全世界人帶到的痛苦經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此史為鑒、勵精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