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廖添丁生平介紹?拜托各位了 3Q

廖添丁生平介紹?拜托各位了 3Q

廖添丁(1883年—1907年11月18日)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壹位知名的江湖人物,後來演變為臺灣民間故事中的傳奇人物。以下分為史實及傳說兩部份介紹: 史實 根據翁慧雯(1999)之研究,廖添丁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臺中大度上堡秀水莊人,八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改嫁,由其姑媽撫養成人。十八歲開始犯案,明治三十五年(公元壹九○二年)因竊盜三犯付臺中地方法院,遭重禁錮十個月又十五天。明治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廖又有多次竊盜記錄,並因此被逮捕,其後在同年出獄。明治四十二年八月廖因犯下偷竊警槍彈藥及佩劍案,開始引起警方的極度重視,至此開始到明治四十二年十壹月遇害為止,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其犯下的重大刑案包括:林本源家搶案、基隆槍殺密探陳良久案、八裏坌堡五股坑莊保正李紅家搶案。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廖添丁活動力最強、犯罪率及知名度最高的時期。其活動範圍以臺中、臺北、基隆、桃園為主要地點。依廖添丁及臺灣日據時期重要事項、年份歸納整理於下表: 1883 光緒9年 明治16年 農歷4月15日,廖添丁出生,本籍地為臺中廳大度上堡秀水莊191番地,亦即現在的臺中縣清水鎮秀水裏的海濱路旁 1891 光緒17年 明治24年 廖添丁8歲喪父,母親改嫁,由姑媽撫養長大。 1895 光緒21年 明治28年 清廷與日簽定「馬關條約」,割讓臺澎等地給予日本政府。任命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為首任臺灣總督。 1896年 光緒22年 明治29年 6月2日,陸軍中將桂太郎任命第二任臺臺灣總督,四個月後辭職。後由陸軍中將乃木希典接任第三任臺灣總督。 1898年 光緒24年 明治31年 2月26日,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接任第四任總督。 1902年 光緒28年 明治35年 廖因竊盜三犯付臺中地方法院,遭重禁錮十個月又十五天。 1904年 光緒30年 明治37年 廖夥同板橋人張富搶劫茶商,警方圍捕時廖持菜刀拒捕卻誤傷同夥張富,獨自脫逃後還帶了大稻埕歌妓阿乖跑到臺中廳藏匿。 1905年 光緒31年 明治38年 廖因搶奪富商而被捕入獄。 1906年 光緒32年 明治39年 陸軍大將佐久間左馬太接任第五任臺灣總督。 ……… 其間廖有多次竊盜、入獄之記錄。 1909年 宣統元年 明治42年 3月8日:為廖最後壹次服刑出獄時間。 7月21日:士林街茶商王文長金庫搶案。 8月19日:臺北廳大稻埕屠獸場警察廳宿舍日新街派出所警槍彈藥與佩刀被竊案。 8月20日:大稻埕富商林本源家槍案。 9月5日:日基隆廳槍殺密探陳良九命案。 11月4日:八裏五股坑莊保正李紅搶案。 11月18日:遭友人楊琳擊斃於臺北縣八裏鄉老坑猴洞內。得年27歲。 民間傳說 根據臺灣講古名人吳樂天(1987)的著作,廖添丁並非壹般的流氓無賴,而是壹名具有抗日思想的知識分子。廖添丁自小無母,在十七歲時尋得其父,但四個月後父親又因病逝世,自此成為孤兒。另壹名主要角色紅龜仔則是來自香港的扒手,因緣際會下與廖添丁相識並結拜兄弟,在整個故事中皆與廖添丁同進***出。在吳樂天的刻畫下,廖添丁的傳奇故事經常與其它同時期臺灣地方傳說、實史穿鑿附會並加以誇大渲染,例如故事廖添丁曾幫助余清芳護送起義用的槍枝;保護臺灣米酒配方所有人徐祥教授,至臺北會見美國領事;公然向總督府下戰帖,盜取臺灣總督官印;仗義資助吳郭魚培育者吳郭清;甚至西螺七嵌故事中的阿善師也與廖添丁有著亦師亦友的關系。 根據八裏地方耆老口述匯之「廖公添丁神傳」,廖添丁年少時常與身懷奇技、武藝高超者為伴,因此習得壹身武藝。壹次因地方保正藉勢斂財,廖添丁不畏惡勢,出面指摘,因而得罪保正,保正決定除掉廖添丁。於是計誘廖添丁,並向日本官署羅織罪行,指控廖添丁為亂黨,導致廖添成為日本政府追緝對象,而廖添丁的母親亦因此遭日本人折磨至死。廖添丁家破人亡,加上四處躲避日本人追緝,為日後的秘密抗日埋下伏筆。廖添丁流亡北部期間,只要遇到日本殖民者及其禦用紳士欺壓平常百姓,就會挺身而出加以幹涉,其後甚至組織抗日團體,與日本殖民政府作對。雖然廖添丁以高超武藝及反應迅速,在日方壹次次追緝中多次逢兇化吉,但最後仍在二十七歲時,遭友人楊琳擊斃於八裏壹處猴洞內。 小結 比對上述對廖添丁各種不同的描述,將發現民間流傳的傳說與史實考證有著許多差異。在史實考證下,廖添丁僅止於壹個竊盜及殺人犯,並非所謂的抗日罪徒類或思想犯,換言之,廖添丁的犯案性質為單純的社會刑事案件,而非帶有政治性或思想的抗日事件。而在民間傳說中,廖添丁則是壹位行俠仗義,扶弱濟貧的抗日英雄;然而此抗日英雄的形象是較符合目前臺灣民間社會集體性文化記憶中的廖添丁。翁慧雯(1999)曾指出:「民國五十九年起,臺灣歷經接連不斷的巨變,保釣運動、臺灣退出聯合國、臺美斷交等等,激發出知識青年強烈的反抗帝國主義與救亡圖存的思潮,影響所及在文學、美術等領域裏紛紛出現民族意識或本意識濃厚的論述,政治上則要求民主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吳樂天口中所描繪的行俠仗義與抗日民族英雄廖添丁,正好滿足民眾反美日等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