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怎麽讀
喀斯特讀音為:kā sī tè。
中國喀斯特的地帶性特征:
1、中國東部喀斯特地貌呈緯度地帶性分布,自南而北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和溫帶喀斯特。中國西部由於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響,屬幹旱地區喀斯特(西北地區)和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2、熱帶喀斯特以峰林窪地為代表,分布於桂、粵西、滇東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眾多,以溶蝕性拱形洞穴為主。地下河的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大,故稱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積為160平方公裏,最大的地蘇地下河流域面積達1000平方公裏。
地表發育了眾多窪地,峰叢區域平均每平方公裏達2.5個,窪地間距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現峰林壹窪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壹般大於45度。峰林又可分為孤峰、疏峰和峰叢等類型,奇峰異洞是熱帶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國熱帶海洋的珊湖礁是最年輕的碳酸鹽巖,大多形成於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僅幾米至10余米,發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橋、濱岸溶蝕崖及溶溝、石芽等,構成礁島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觀。
3、溫帶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幹谷為代表,地下洞穴雖有發育,壹般都為裂隙性洞穴,其規模較小。喀斯特泉較為突出,壹般都有較大的匯水面積和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關泉等。這壹帶中窪地極少,幹谷眾多。
正地形與普通山地類同,惟山頂有殘存的古亞熱帶發育的緩丘―窪地和緩丘―幹谷等地貌。強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峽谷,局部地區,如拒馬河兩岸有類峰林地貌。
4、幹旱地區喀斯特現象發育微弱,僅在少數灰巖裂隙中有輕微的溶蝕痕跡,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極少,已不能構成滲漏和地基不穩的因素。
5、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處於冰緣作用下,凍融風化強烈,喀斯特地貌頗具特色,常見的有凍融石丘、石墻等,其下部覆蓋冰緣作用形成的巖屑坡。山坡上發育有很淺的巖洞,還可見到壹些穿洞。偶見窪地。喀斯特的開發利用喀斯特地區地表異常缺水和多洪災,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
但地下水蘊藏豐富,徑流系數在熱帶喀斯特區域為50~80%。亞熱帶喀斯特區域為30~40%,溫帶為10~20%。在華北壹些石灰巖分布地區,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輝縣的百泉、山西太原的晉祠泉、陽泉的娘子關泉和濟南的趵突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