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怎麽看激戰評價的兩極分化?
口碑兩極化,其實很正常,畢竟導演林超賢不是神,藝術作品也允許觀眾見仁見智。《激戰》啊,真是壹部滿屏溢出荷爾蒙的電影,被贊為中國第壹部表現UFC賽場的電影,很燃很激情。看爽片的感覺,就好比當年看《地道戰》《地雷戰》,酣暢淋漓,我也是頭腦簡單想得太天真了。也許因為我這樣的觀眾才導致無數“爽片”霸屏熒幕吧,觀眾也值得深刻反思啊。
電影《激戰》就是這樣的壹部爽片啊,口碑兩極化,愛他的人說它滿滿正能量;吐槽它的人,則說這種電腦是好萊塢玩完剩下的,沒太多營養價值。
為何被罵?狗血的故事,動作戲和情感戲分家
?壹是故事太過狗血。張家輝本是拳王,可是欠下賭債結果家道中落,遇上梅婷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好像開了第二春;遇上彭於晏這個同樣家道中落的富二代,好像也迎來了事業第二春;雙“春”臨門的張家輝,帶領肌肉力max的彭於晏重新登上拳擊舞臺,壹起KO對手,可是師徒二人能贏嗎?導演林超賢為了區別於好萊塢同樣勵誌的電影,師徒二人有贏有輸,不過關鍵的比賽還是輸了,呵呵噠,但是收獲了愛情!!!人生大贏家!!!
故事大概就以上。由於純屬虛構,人物虛構、內容虛構、賽事虛構,說實話中國的拳擊文化也太弱了,除了鄒市明大眾能知曉外,中國還有多少優秀的拳擊選手似乎大都在訓練房臥薪嘗膽吧。看電影的時候我還在想,拍拳擊電影沒有毛病,可是中國那麽多有意思的體育題材,為何又偏偏要挑選拳擊題材?
最讓我出戲的是,兩條感情戲,彭於晏和李菲兒、張家輝和梅婷阿姨,為什麽完全沒有CP感?就好像李菲兒迷戀的不過是彭於晏的八塊腹肌,而張家輝的眼裏完全只有關詠荷沒有梅婷阿姨啊。導演安排的感情戲完全跳脫於拳擊本身。哎!遙想拉塞爾克勞的《鐵拳男人》,感情戲和拳擊戲相輔相成,那才是好看的競技爆米花電影。
二是故事也啰嗦。說拳擊也就罷了,說感情也可以。可是這部電影的前三分之壹時間都在雞毛蒜皮中度過了,說好的彭於晏的腹肌,張家輝的胸肌都沒有淋漓盡致地呈現給觀眾,壹會是彭於晏的愛情戲碼,壹會是梅婷的淒慘身世,壹會是張家輝的落魄,幾條線沒有雜糅,他們為何要重新登上賽車的動機並不尖銳!!!東拼八湊之嫌的意味太多了,羅裏吧嗦,弄得我壹點也不同情張家輝的淒慘,也不同情梅婷的可憐,反而覺得人物有點造作。
三是結構有點問題。到底誰是第壹男主?是張家輝嗎?是的吧!否則他怎麽會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可是為何彭於晏的戲份那麽多,而且還安排與李菲兒的感情戲,有必要嗎?兩個完全不來電的男女,絲毫不見愛情,倒是彭於晏和張家輝的感情激情澎湃。
結構上安排的不合理,導致劇中人物的形象始終沒有立起來。其實片中壹票的肌肉男,最後的拳擊戲份似乎還可以更多壹點,賽事也沒有介紹得清楚,劇中前60分鐘都沒有“激戰”,關鍵是沒有也就罷了,鋪陳的藝術性也不夠。想壹想電影《敦刻爾克》,多線並行的鋪陳就很帶感。也許林超賢導演想轉型吧,但是細膩的長鏡頭和空鏡頭,讓我看得略出戲,玩文藝範還是略青澀。
為何受捧?燃燒的激情,彭於晏的肉體就可以撐90分鐘啊
不能阻止《激戰》是壹部好看的競技電影,畢竟彭於晏、張家輝、安誌傑、劉畊宏,各個都是行走的荷爾蒙啊,年輕的肉體誰不喜歡,畢竟連姜文都對著彭於晏的肉體吞口水,何況這片壹下子集結這麽多國內頂級的美好肉體,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感覺屏幕上肉欲橫飛。
他們集結在壹起,訓練時,表情堅定、眼神堅毅、汗水濕身,上了拳場,上衣壹脫,肌肉壹露,扭打在壹起,擲地有聲,拳拳到肉,在血肉模糊間讓人看得好刺激,難怪拳擊節目始終是觀眾的首選,畢竟要的就是荷爾蒙激飛啊。放眼華語電影圈,其實拳擊題材的動作電影相當罕見,加之導演林超賢壹貫的實打實風格,電影不燃不行啊,只可惜肉搏戰還是少了點。
其實這片最讓我感慨的是,張家輝,要知道他出道時還被稱作“小張學友”,但是始終不溫不火,直到幾十年的努力與堅持,才終於在《證人》拿下金像獎、金馬獎影帝,而到了《激戰》更是為了練就壹身好肌肉,對自己嚴苛的訓練和堅持,才終於以肌肉男的形象大膽上鏡,再次獲得金像獎提名,雖然沒有最終獲獎,但是那又何妨。正如《激戰》中的情節壹樣,不能獲獎,至少還有愛情和家庭。
以上。碼完這些字,我不禁摸了摸軟綿綿的肚腩,唏噓感慨夏天要來了,終於又快到吃小龍蝦的季節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