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再邀 XBA 耳機產品規劃與造型設計師分享設計理念
圖片為SonyXBA產品設計與規劃的三位長官,左起為產品規劃山崎曉史先生,中為耳機設計部門總經理小川功壹先生,右為產品設計師森本壯先生。
Sony這次XBA耳機產品線不同以往在耳機市場的低調策略,大量投入行銷資源增加曝光率。繼先前由負責技術的投野耕治先生與媒體分享XBA的平衡電樞單體的開發秘辛後,這次Sony又有三位負責XBA產品的高階主管飛來臺灣與媒體暢談當初XBA的產品發想以及設計概念。
而筆者聽完後的感想是...第二代應該會更好,至於為何會有這樣的感想,跟XBA的產品初始市場設定有些關系,跳轉繼續。
這次出席的三位長官分別是耳機設計部門的總經理小川功壹先生,曾在星辰表(Citizen)擔任設計師,並負責設計XBA外觀的森本壯先生,以及負責商品企劃的山崎曉史先生。
小川功壹先生壹開頭就表示,Sony在專業音響有著悠久的歷史,加上由於與子企業SonyMusic的關系,Sony耳機過往給人的印象是在專業與高階領域,尤其旗下的監聽耳機產品更是在專業領域廣為人知的產品。然而隨著行動設備時代的來臨,耳機蔚為壹種顯學,尤其在日本市場,耳道式耳機更占了整體耳機市場的6成以上,也讓Sony看到耳道耳機在消費性市場的潛力。
負責產品規劃的山崎曉史先生則在規劃新的產品線之初,就以壹般消費者身份到日本各地的耳機商店進行試聽,並且與店家閑聊消費者的喜好。發現新壹代的消費者雖然仍喜歡Sony專業耳機的表現,但也有壹派的聲音表示他們覺得Sony專業耳機的聲音過於犀利,希望能夠更輕松的聽音樂。
如此壹來,如何設計壹款無論是聲音或是舒適性都要與先前Sony專業耳機不同,但又要同樣滿足高品質聆聽感受的產品成為Sony重要的耳機計畫。當時在縮小耳機體積方面,就由投野先生完成平衡電樞單體的開發,並且要求針對人聲作調音,但外觀的造型設計就又是另壹個故事。
在行動裝置普及後,耳機除了聆聽音樂以外,更有相當多的消費者視耳機為搭配穿著的壹部分,也因此XBA耳機不同於EX系列作為監聽器材的低調沈穩,除了聲音的表現以外,還被要求在外觀能滿足配戴的視覺效果。森本壯先生面對全新平衡電樞結構的XBA耳機,所必須面對的是如何配合像個金屬盒的單體,以及在多單體排列下,維持產品外觀設計的壹致性,還要帶給消費者良好的視覺效果。
XBA聆聽系列的四款耳機的造型,最終來自操場的橢圓形狀設計,並從單體的多寡調整比例,達到產品的家族風格,而在配色方面則選擇鐵黑搭配紅色的點綴,營造出高級的感覺。Sony方面最終定調XBA產品線的目標市場在於想要輕松聆聽好聲音之外,更有壹點雅痞風格,重點是希望能取代原本電子設備所附屬的耳機,並願意到店家親自試聽的高知識分子消費者。
接著就是壹些造型設計上的QA,筆者也藉這個機會問了Sony為何會采用0.5米搭配延長線的設計,還有為何不采用繞耳配戴提升配戴穩定性的問題。小川先生的回答是,由於日本仍有相當多的消費者使用配備線控的CD隨身聽、MD等產品聆聽音樂,加上許多使用行動裝置聽音樂的消費者為了選曲方便等因素,會把隨身聽放在襯衫口袋,為了維持線長,故選擇主體采用0.5米的線長。關於這個回答筆者表示絕望Orz
至於不做線材繞耳或是耳掛設計,則是在壹開始規劃XBA產品時,就考慮到配戴的方便性,外觀的整體感,並且要與專業監聽的EX系列進行差異化,在多種因素下,繞耳就直接被排除在產品設計外了。不過小川先生有提示到未來相當有可能會推出可換線設計的新產品。
而有其他媒體問到對於女性以及耳孔較小的消費者而言,XBA3與XBA4明顯偏重,Sony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嗎?關於此問題,小川先生則說,Sony在人體工學方面已經盡量提升配戴的舒適性,但他們也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向他們反應這個問題,Sony在接下來的產品開發會設法感善配戴感與減輕單體的重量。至於耳孔偏小的問題,Sony也正努力從耳塞設計解決,請期待接下來的產品。
不過整個訪談下來,筆者感覺XBA產品線有壹種試水溫的味道,畢竟壹切的出發點都是以日本消費者的喜好開始,與國外的市場狀況不壹定符合。例如XBA系列在日本市場反應不差,是由於在日本國內相較其它競爭對手XBA的確不算高價,加上又有foriOS的版本,確實是符合當地使用習慣。
不過Sony的耳機在臺灣比較廣被發燒消費者接受的,幾乎都是高階且偏監聽的款式,XBA的調音卻反而是偏向壹般大眾喜好,個性反而比較不鮮明的,光是筆者身邊對XBA的看法就出現兩種極端的聲音,反而提到EX系列卻普遍都覺得是值得投資的。
也許這與臺灣消費者對於高單價耳機的接受族群與日本大為不同有關,筆者自己的觀察是約可分為3000元以下的族群以及花到萬元等級的消費者;願意花到萬元等級的族群普遍更偏好個性更明顯的產品,而不是XBA有種多面討好、但相對下又各個方面都會遭遇更強的對手、甚至特色沒有自家監聽系列那麽令人驚艷的產品。
至於第壹世代的XBA耳機推出後,這些來自各方的反饋能否讓Sony的產品規劃部門思考日本當地消費市場與其他國家消費市場的落差,不過接收太多方的不同意見,會不會讓下壹代的Sony耳機都不Sony了呢?反正別連專業監聽產品線都跟市場妥協了就好。
不過Sony很重視這次耳機產品線倒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小川先生甚至在3月10號跟著壹大票臺灣Sony的人員拜訪許多北部販售Sony耳機的據點,並且也詢問不少與臺灣市場消費者喜好的問題,這些意見應該會陸續成為Sony後續產品規劃的重要資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