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的故事200字
Ⅰ 偉大科學家的故事200字
1862年8月,壹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壹擡頭,只見壹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壹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壹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臺,壹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壹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妳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臺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麽可以酬謝妳的.聽說妳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妳願意,我可以教妳收發報技術,使妳成為壹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牛頓的故事
有壹天傍晚,沈思中的牛頓下意識地向後院的蘋果園走去.園子裏,蘋果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空氣中充滿著沁人心脾的果香,對此,牛頓全然不覺.
突然,“ 吧嗒 ” 壹聲,樹上壹個熟透了的蘋果被風吹落在地上.牛頓的思路壹跳:咦!蘋果為什麽不往天上掉?難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著它?!
牛頓立即進行了聯想,並推而廣之.認為地球吸引蘋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圍繞自己轉動的力,以及太陽使行星圍繞自己轉動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地心引力,人們又把它叫做 “ 萬有引力 ” .
Ⅱ 科學家的故事200字
1862年8月,壹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壹擡頭,只見壹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壹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壹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臺,壹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壹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妳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臺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麽可以酬謝妳的。聽說妳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妳願意,我可以教妳收發報技術,使妳成為壹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牛頓的故事
有壹天傍晚,沈思中的牛頓下意識地向後院的蘋果園走去。園子裏,蘋果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空氣中充滿著沁人心脾的果香,對此,牛頓全然不覺。
突然, “ 吧嗒 ” 壹聲,樹上壹個熟透了的蘋果被風吹落在地上。牛頓的思路壹跳:咦!蘋果為什麽不往天上掉?難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著它?!
牛頓立即進行了聯想,並推而廣之。認為地球吸引蘋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圍繞自己轉動的力,以及太陽使行星圍繞自己轉動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地心引力,人們又把它叫做 “ 萬有引力 ” 。
Ⅲ 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200字
1、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壹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壹個氣球做壹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裏充滿了氣,壹定會升上天。
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壹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制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2、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壹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並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裏發現了他。父親見他壹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裏,問愛迪生在幹什麽,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壹試。
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麽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3)科學家發現的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壹生的發明***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壹千多項。
愛迪生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壹目十行並過目不忘。愛迪生在母親的指導下閱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他還讀過托馬斯·潘恩的壹些著作,愛迪生被書中洋溢的真知灼見所吸引,並壹直影響他的壹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裏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麽,反過來,這種顫動也壹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壹臺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制成之後,愛迪生取出壹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壹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壹頭和受話機連接。
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臺“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Ⅳ 科學家的故事(200字之內)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壹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麽辦呢?壹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壹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壹個熟悉的醫生那裏弄來壹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麽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麽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壹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Ⅳ 科學家故事200字
1、牛頓的故事
牛頓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很喜歡動物。有壹次,他的朋友送給他壹只狗和壹只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的新朋友,為了便於狗和貓出入房間,牛頓在門邊挖了兩個洞,壹個大壹個小,有人問他,妳為什麽要挖壹大壹小兩個洞呢。
牛頓回答說:“狗從貓洞裏能過去嗎?”牛頓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個月爸爸就去世了。兩歲時,媽媽又改嫁到鄰村。牛頓只好與外婆相依為命。他從不亂花錢,唯壹的愛好就是搞壹些小工藝,把零用錢聚起來,買了鋸子、釘錘等壹類工具,壹放學就躲在房子裏敲敲打打。
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註。有壹次煮雞蛋,心裏想著數學公式,竟誤把手表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裏。還有壹次,從早晨起就計算壹個問題,中飯都忘了吃。當他感到肚子餓時,已暮色蒼茫。他步出書房,壹陣清風,感到異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飯嗎?怎麽走到庭院中來了!
於是他立即回頭,又走進了書房。當他看到桌上攤開的算稿時,又把吃飯的事忘得壹幹二凈,立即又伏案緊張地計算起來。
2、居裏夫人的故事
居裏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壹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壹。
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
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
全神貫註地聽每壹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壹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壹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3、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壹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壹塊寬闊的草地上,有壹老壹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裏放風箏。突然,壹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壹個“之”字,接著壹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裏去,拉緊風箏線。”
這時,閃電壹道亮過壹道,雷鳴壹聲高過壹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壹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壹根壹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壹邊囑咐兒子小心。
壹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壹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壹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裏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壹個樣子!
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壹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壹,是美國第壹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寫了壹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築物免遭雷擊。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壹下子風靡壹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
4、諾貝爾的故事
諾貝爾的父親是壹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壹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壹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壹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
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沈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 *** 控告諾貝爾,此後, *** 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壹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壹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
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壹次重大突破。諾貝爾壹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5、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於英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壹家鐘表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壹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
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麽吃力,就象壹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壹下。他註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壹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
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壹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壹臺新式機器來。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壹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瓦特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設計了壹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壹。這關鍵的地方壹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壹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
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壹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Ⅵ 科學家的故事(200字以內)
畢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壹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升壹邊演示,壹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制成小型方塊,壹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裏。然後在壹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壹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壹烘,粘合劑熔化,拆下壹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壹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壹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妳是怎麽想出這麽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升說。
“妳兒子?怎麽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妳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壹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壹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麽偏偏只有妳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壹會,師傅開了口:“在妳們師兄弟中,畢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Ⅶ 關於科學家的小故事200字以上
喬治·西蒙·歐姆生於德國埃爾蘭根城,父親是鎖匠。父親自學了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並教給少年時期的歐姆,喚起了歐姆對科學的興趣。16歲時他進入埃爾蘭根大學研究數學、物理與哲學,由於經濟困難,中途綴學,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學業。歐姆是壹個很有天才和科學抱負的人,他長期擔任中學教師,由於缺少資料和儀器,給他的研究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但他在孤獨與困難的環境中始終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自己動手制作儀器。
歐姆對導線中的電流進行了研究。他從傅立葉發現的熱傳導規律受到啟發,導熱桿中兩點間的熱流正比於這兩點間的溫度差。因而歐姆認為,電流現象與此相似,猜想導線中兩點之間的電流也許正比於它們之間的某種驅動力,即現在所稱的電動勢。歐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這方面進行研究。開始他用伏打電堆作電源,但是因為電流不穩定,效果不好。後來他接受別人的建議改用溫差電池作電源,從而保證了電流的穩定性。但是如何測量電流的大小,這在當時還是壹個沒有解決的難題。開始,歐姆利用電流的熱效應,用熱脹冷縮的方法來測量電流,但這種方法難以得到精確的結果。後來他把奧斯特關於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和庫侖扭秤結合起來,巧妙地設計了壹個電流扭秤,用壹根扭絲懸掛壹磁針,讓通電導線和磁針都沿子午線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鉍和銅溫差電池,壹端浸在沸水中,另壹端浸在碎冰中,並用兩個水銀槽作電極,與銅線相連。當導線中通過電流時,磁針的偏轉角與導線中的電流成正比。他將實驗結果於1826年發表。1827年歐姆又在《電路的數學研究》壹書中,把他的實驗規律總結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電流;E表示電動力,即導線兩端的電勢差,γ為導線對電流的傳導率,其倒數即為電阻。
歐姆定律發現初期,許多物理學家不能正確理解和評價這壹發現,並遭到懷疑和尖銳的批評。研究成果被忽視,經濟極其困難,使歐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國科學界的重視。
歐姆在自己的許多著作裏還證明了: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與導體的橫截面積和傳導性成反比;在穩定電流的情況下,電荷不僅在導體的表面上,而且在導體的整個截面上運動。
人們為紀念他,將測量電阻的物理量單位以歐姆的姓氏命名。
Ⅷ 發明家的故事200字
跳動的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壹天看祖母做飯。火專爐上,壹壺水開了屬。開水在壺裏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麽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麽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裏的水汽直往上冒,沖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壹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壹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後,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Ⅸ 科學家從微小事情中發現的真理實例,200字以下
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長期以來,牛頓認為,壹定有壹種神秘的力存在,是這種無形的力拉著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太陽旋轉.但是,這到底是怎樣的壹種力呢
直到有壹天,當牛頓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思索,壹個蘋果落到他的腳邊時,牛頓終於獲得了頓悟,他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了.
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壹只蘋果恰巧落下來,它落在牛頓的腳邊.這是壹個發現的瞬間,這次蘋果下落與以往無數次蘋果下落不同,國為它引起了牛頓的註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壹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壹樣.
Ⅹ 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150~200字)
1747年,法國工抄程師弗朗索瓦o弗雷諾制造襲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壹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麽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裏面的衣服壹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壹件膠布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