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式溢流閥的k口有何功用?如何實現
導閥體上有壹個遠程控制口K,當K口通過二位二通閥接油箱時,先導級的控制壓力p2≈0;主閥芯在很小的液壓力(基本為零)作用下便可向上移動,打開閥口,實現溢流,這時系統稱為卸荷。K口接另壹個遠離主閥的先導壓力閥(此閥的調節壓力應小於主閥中先導閥的調節壓力)的入口連接,可實現遠程調壓。
工作時,液壓力同時作用於主閥芯及先導閥芯的測壓面上。當先導閥未打開時,閥腔中油液沒有流動,作用在主閥芯上下兩個方向的壓力相等,但因上端面的有效受壓面積大於下端面的有效受壓面積,主閥芯在合力的作用下處於最下端位置,閥口關閉。
當進油壓力增大到使先導閥打開時,液流通過主閥芯上的阻尼孔、先導閥1流回油箱。由於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使主閥芯所受到的上下兩個方向的液壓力不相等,主閥芯在壓差的作用下上移,打開閥口,實現溢流,並維持壓力基本穩定。調節先導閥的調壓彈簧,便可調整溢流壓力。
擴展資料
先導型溢流閥的導閥部分結構尺寸較小,調壓彈簧不必很強,因此壓力調整比較輕便。但因先導型溢流閥要在先導閥和主閥都動作後才能起控制作用,因此反應不如直動型溢流閥靈敏。
與三節同心結構相比,二節同心結構的特點是:
1、主閥芯僅與閥套和主閥座有同心度要求,免去了與閥蓋的配合,故結構簡單,加工和裝配方便。
2、過流面積大,在相同流量的情況下,主閥開啟高度小;或者在相同開啟高度的情況下,其通流能力大,因此,可做得體積小、重量輕。
3、主閥芯與閥套可以通用化,便於組織批量生產。
百度百科-先導式溢流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