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靠不靠譜?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對市面上“霾表”開展了壹次風險監測。所謂“霾表”,其實就是壹種民用型PM2.5檢測儀。
相較於專業的測試空氣質量的儀器儀表,霾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價格上。進入某網上購物商城搜索,可以看到霾表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與動輒上萬的進口空氣質量檢測儀相比,霾表顯然更具備“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
但此次抽查工作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30批次的霾表樣品,29批次沒有標註執行標準;在100微克每立方米的測試濃度時,示值誤差不符合參考標準要求批次達到93%,測量重復性不符合參考標準要求也有46%。
據專家介紹,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多使用紅外檢測、激光檢測檢等技術,通過通光率來確定空氣中粉塵粒子的濃度。但是眾所周知,空氣中的粉塵粒子並不是均勻分布的,所以這種測量方法的精度相比人工稱重法要差很多,同時測量結果也易受到溫度、濕度的影響。
此外,缺乏國家標準也是導致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不靠譜”的原因之壹。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屬於新興產品,在國內還沒有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也不屬於必須經過國家技術監督部門強制檢驗和認證的範圍。國家標準的缺乏,導致行業內產品魚龍混雜,壹些不具備資質的企業通過貼牌代加工進入行業內,同時商家誇大性能和指標的廣告,拉低檢測儀整體質量水平,這使得市面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妳可以搜索壹下空氣飯,裏面有很多關於空氣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