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當初王剛砸碎2億寶物事情終有回應,事情真相,究竟是什麽?

當初王剛砸碎2億寶物事情終有回應,事情真相,究竟是什麽?

前些年曾經興起過壹些鑒寶類的節目,那幾年也是古物收藏最火的時候,細想來,人們之所以喜歡收藏寶物,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於它的市場價值,古物如果是真品,那動輒會賣出上億高價,如果是假貨,那麽幾塊錢也賣不掉,這看似落差極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就是古文物界之於金錢名利的無限可能,金錢名利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壹種巨大的欲望,它可以服務於所有人,卻同時也可以淩駕於所有人,有人在這金錢之中,身不由己的迷失了自己,做出荒謬的舉動,有人尋尋覓覓,宛如誇父逐日壹般去傳承金錢浮華的薪火,世間百態,各有不同。

1948年12月22日,壹個名叫王剛的男孩出生於中國黑龍江,他長大後成為了壹名國家壹級演員,本來他作為壹個演員,出演的角色都是深入人心的,譬如他曾經演過《鐵齒銅牙紀曉嵐》,他在其中演的不是正派形象,而是壹個反派,但正是這個反派,把他的演藝事業推向了高峰,大家都說他演的和坤能讓人恨得牙癢癢。此後,王剛就沒有選擇繼續當演員了,他給自己找到了壹個適合的定位,選擇轉行當上了壹名主持,開始主持壹檔鑒寶節目。這個節目比起其他各類型鑒寶節目來說,有這麽壹個優勢:它有壹個很刺激的“砸寶物”環節,只要看到贗品二話不說直接開砸,這個情節太刺激了,於是很多觀眾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都不看其他的節目,選擇看他這檔節目。

然而令人感到非常遺憾的是,人有失足,馬有失蹄,王剛並非壹個十全十美的人,他也並非在節目現場,能夠精準判斷每壹件寶物的價值,並且避開所有珍品,那壹次,他與他的鑒寶團隊鑒定失誤,把非常名貴的杯子誤判為是贗品,那個時候,這位寶物擁有者還沒有確認自己寶物的價值,所以眼睜睜的看著王剛把東西砸了,然而後來他收集齊自己東西的碎片,帶到專家那裏去鑒定,這才得知壹個事實:原來,他這個東西純正的明清真品,根據專家的預估,價值兩億,這位收藏者壹下子就忍受不了了,他花了好大力氣,把王剛以及他的團隊等人,全部都告上了法庭,希望法庭能夠給他壹個公正的判決。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麽簡單,而法院也並沒有妄下決斷,輕率的回應此事,在經過多番周密的探索之後,這件事,似乎拐向了壹個不同的結局,在最初輿論風向全都是倒向收藏夾這邊的,認為肯定是王剛對真品做出了暴力的行為,然而,最近王剛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壹段回應當時事件的視頻,在聽了他的講述之後,大家都恍然大悟,真相大白:原來收藏家口口聲聲說是真跡的古物,在法院的鑒定下的確是件贗品,當時收藏家去找的專家並不是真正的專家,也沒有做出真正準確的決斷,畢竟明清瓷器的上釉手法,怎麽可能跟現代工藝是壹樣的?所以,這位執拗的收藏家沒能在法庭上取得優勢,他次次訴訟還都是以失敗告終,現在大家才知道了這件事,才知道當年是誤會王剛了,他們感慨紛紛,這件事情完全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看來,千萬不要盲目去相信弱者,還是等事實再飛壹會兒,再做決定吧。

其實這件事情無疑也說明了壹個道理,壹般長期堅持在做的事情就是靠譜的,因為不靠譜、有風險的事情,其他人都不會相信,自然而然就吸引不到受眾,那麽這件事最終就會消失,肯定不可能存在太久,而王剛和《天下鑒寶》欄目存在了好幾年的時間,壹直廣受歡迎,熱度不斷,像他們這樣的節目,怎麽會拿自己的信譽去開玩笑,不小心砸壞真品呢?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判斷後,才會做出行動,只能說那位收藏家看到自己的收藏品非但沒賺錢,還直接被砸碎了,心裏有點落差,才有了後面這壹番行為。如果會出現那麽大的差錯,讓本來價值兩億元的東西變成碎垃圾幾片,那這檔節目真的早就不會存在了。

不過,那位收藏家並非是完全顆粒無收,因為他長年累月在跟央視主持人教版、打官司,所以他的名氣也漸漸上升了,民間收藏界漸漸都知道了有這麽壹個人,所以他得到了更多不錯的寶物,本來失去寶物的遺憾之情也就降低了。大家都知道,眼見自己的寶物被砸壞,他內心壹定是發生了很大的震動,這種情緒上的波動阻礙了他的視野,蒙蔽了他的眼球,所以他才會做出壹意孤行的錯誤決定,不斷的上訴,不斷的敗訴,所以他也是很值得同情的存在,不是故意要跟王剛過不去。

當然,這件事也給大家提了個醒:如果真的珍愛寶物,就要用合適的方法去收藏,穩妥、溫柔地放在壹個匣子裏,用熨帖好的絨布將它妥善的保存,無論它的價值如何,也無需去做鑒定,承擔將它毀滅的風險,很多年後再打開,壹切才清晰如故,時光的唇齒碾碎了那麽多的記憶,卻唯獨破滅不了被妥善珍惜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