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曾經蘇聯的挖穿地球計劃,為何挖到12000米時,最後被迫停止了?

曾經蘇聯的挖穿地球計劃,為何挖到12000米時,最後被迫停止了?

美國和前蘇聯在鉆孔方面的競爭歷史

1969年,在航天領域本來落後於前蘇聯的美國竟然真的實現了載人登月工程,這讓前蘇聯壹時亂了陣腳,於是把目光轉向了地下,因為就在1968年,美國也實施了壹項鉆孔計劃,但是只挖了4500米,就放棄了,於是1970年,前蘇聯決定實施科拉超深鉆孔計劃,想要在入地方面領先美國。也就是說這個鉆孔計劃並不是為了采礦或者其他的科學目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單純的炫耀實力。

1970年,前蘇聯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在這個計劃實施開始,傾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前蘇聯地質部長直接督戰,妳要知道前蘇聯是資源大國,地質部長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除此之外參與其中的技術人員不僅分到了首都莫斯科的房子,本身的工資待遇也和大學教授看齊,目的就是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對於鉆孔,我們普通人理解是比較簡單的,不就是鉆桿上安裝好鉆孔就往下挖唄,鉆孔廢了就換壹個繼續挖,總有壹天會越挖越深,但是實際情況卻要復雜很多,就拿科拉超深鉆孔計劃的進度來說明,從970年到1983年,13年的時間,壹***挖了12000米,這和地球6000多公裏的總半徑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還不算,從1983年到1994年,整整11年時間又過去了,時間雖然翻番了,挖掘總深度卻僅僅增加了200多米,也就是說壹年僅僅挖20多米,這並不是挖掘隊伍消極怠工,而是深度越深,地下的條件越復雜,難度幾何式增加,直到1994年徹底停工。

不過結果是前蘇聯的科拉超深鉆孔,目前仍是地球上最深的人工鉆孔。

12公裏深度並沒有達到莫霍面,為什麽會在12262米的深度停工呢?

相對於航空航天的巨額投資來講,鉆地工程也不是省錢的主,在人類實際生產生活中,鉆孔計劃有大致以下三個目的:

1、像科拉鉆孔壹樣屬於炫耀實力。

2、研究地球內部結構。

3、石油勘探的測井、以及石油開發井。

就拿常見的石油開發井來說,很多油田的鉆井深度可以達到5000米左右,像這樣的鉆井深度,成本壹般在每米20000元左右,也就是壹口井的成本就在1億元以上,而到了海上鉆井,成本更是達到了40000元每米的價格,那每壹口井的成本就在數億元人民幣。

而科拉超深鉆孔,深度達到了12000多米,難度和成本更是呈幾何式增長,沒有強大的實力做支撐,其實像這種純粹炫耀實力的工程是沒有辦法實施下去的,更何況在1991年,那個想要炫耀實力的前蘇聯已經解體了,雖然當年該項工程並沒有直接停工,但是到了1994年,項目面臨兩個極為現實的問題:

1、國家對於科拉超深鉆孔的支持越來越少,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2、該項目前十年挖了12000米,後十年挖了200米,這種進度會讓所有人灰心喪誌,而且這個鉆孔計劃基本沒有經濟效益。

因此這個沒有實際經濟效益的科拉超深鉆孔在1994年停工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科拉超深鉆孔挖到了價值極高的金礦,為什麽不開采黃金來補貼成本呢?

在挖到9500米的時候,科拉超深鉆孔的鉆頭帶回地表的巖芯中確實檢測到了黃金的存在,而且礦石含金量達到了80克每噸,而在商業黃金礦開采中,壹般達到了4克每噸,就具備開采價值,那為什麽不開采黃金來補貼成本呢?

首先這些發現的金礦位置位於地下9500米的深度,要想把這些金礦石挖出來,付出的成本將遠大於金礦本身的價值,這在經濟上是行不通的。

另外,科拉超深鉆孔只是壹個鉆孔,挖出來的巖芯只代表鉆孔周圍很小範圍內的情況,真正的資源勘探是對於壹個大面積區域的大規模勘探,單個測井數據只具備對於大規模勘探數據的標定意義。

正因為如此,雖然發現了含金量極高的巖芯,也沒有辦法將其開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