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智能交通將呈現哪些大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2011年依靠“十二五”智
能交通行業政策紛紛出臺的利好影響,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增長增大由接近20%猛增到30%以上;2012年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不佳
和各地方政府換屆的影響,市場規模增速回落到20%以內;2013年在國家債務審計,地方債務問題備受關註的情況下,雖有國家各級政府換屆後領導層漸入佳
境的利好,但市場增速並未達到市場預期,保持了20%的增長水平,全年市場規模達到192億元。
智能交通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
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5250億美元,
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750億美元、車載設備為3500億美元、服務等領域為2000億美元。歐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產生了
1000億歐元左右的經濟效益。
相比於國外智能化和動態化的交通系統,中國智能交通服務手段和內容單壹、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地區分割和行業分割普遍,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而近年
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車需要與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沖突進壹
步加劇,必將催生出龐大的智能交通產品市場。僅以車載導行系統為例,目前,中國車載導航系統的安裝率僅為2%,遠低於日本60%、韓國40%、歐美25%
的水平。保守估計,若中國達到30%的安裝率,車載導航系統的潛在市場規模就可達1500億元。
未來我國智能交通將呈現6大發展趨勢:
動態感知和實時監測的信息獲取。
隨著新壹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對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流及環境等狀態感知將更加動態和實時,這是支撐智能交通發展的基礎。
無處不在和隨需而動的信息服務。
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務將遍及交通運輸領域的各個角落,並能根據出行者需要以及時間、費用、舒適、低碳等不同的價值取向,隨時隨地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服務。
主動預警和快速響應的安全保障。
通過車路協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實現對危險情況的主動預警和事件的快速響應,為交通參與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環境。
信息***享和業務協同的運輸體系。
通過信息***享和業務協同的智能交通系統,推動運輸通道、樞紐、運輸方式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和零換乘。
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智能交通作為重要技術手段,將為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提供支撐。
創新驅動和市場引導的發展模式。
未來智能交通將基礎設施、運載工具、出行者、服務提供者等各交通運輸參與方通過信息網絡與價值鏈連接起來,交通信息將按市場引導、價值驅動的原則在各利益相關方之間自由流動,並將產生新的應用服務模式,推動智能交通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