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巴基斯坦電影的巴印競爭

巴基斯坦電影的巴印競爭

但是,巴基斯坦的電影業從壹開始就遇到了印度電影強有力的競爭。印度影片毫無取制地大量輸入,嚴重阻礙了巴基斯坦電影業的發展,許多制片人和發行人實際上成了印度電影制片人的代理商。從1947年到1954年的 7年裏,整個電影業幾乎為這些代理商所控制。國產影片的賣座率受到嚴重影響。這種情況引起了普遍的不滿。巴基斯坦電影界多次呼籲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本國的電影業,為此還發生了有組織的抗議運動。面對這種情況,巴基斯坦政府陸續作出壹些規定,如進口壹部印度影片,必須同時出口壹部國產影片;東巴基斯坦進口的影片不得在西巴基斯坦放映,反之也同樣。後來還規定影院必須以85%的放映時間放映本國影片。與此同時,壹些巴基斯坦制片人也宣布要拍出自己的優秀影片。達烏德·姜德導演的《薩西》(1954)和安瓦爾·格瑪爾導演的《隱姓埋名的人》(1954)取得了成功。新的政策和巴基斯坦電影界的努力推動了巴基斯坦電影業的發展。1955年,影片產量上升到19部,壹些原來熱衷於發行印度影片的發行人也開始為發展本國電影而努力。如阿迦G.A.古爾於1954年在拉合爾建立了常新電影制片廠。同年,賽義德A.哈龍在卡拉奇創建了東方電影制片廠。他憑借哈龍家族的影響,獲得了“科倫坡計劃”提供的全套制片廠設備。東方電影制片廠很快拍出了《選擇》(1955)、《還是處女的寡婦》(1956)等影片,還拍了第壹部信德語影片,大大推動了卡拉奇的電影業。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又決定禁映1954年7月以前進口的618部印度電影,以保護本國電影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