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的國際新聞
6月2日,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辭職,沒有太多震驚,不是因為預料到他的舉動,而是首相走馬燈壹樣的辭職已經成了日本解決政治問題的慣例,鳩山只是成為日本連續第四個執政不滿1年便辭職的首相。 但凡國家政壇動蕩,人們都習慣性地擔憂領導人更替對國家的內政外交、經濟民生的負面影響。而在日本,卻從來沒有這樣的擔憂。 日本的社會是如何在首相頻繁更換的紛擾中,保持穩定運行的? 日本的政治文化決定其很難產生具有絕對權威的領袖。日本政治是壹種“協商政治”,當首相的人常常不是最有能力的人,也不是權力最大的人。因此日本的政治亂局並不影響社會穩定,日本社會依然秩序井然。而且在日本的政治模式下,政治家和官僚(普通公務員)系統是分開的,是兩套不同的體制,而公務員系統壹直在穩定地運行。日本公務員的金字塔是很穩定的,無論政治爭奪如何激烈,國家機器仍會按照既定的方式正常運轉,不受影響。 而在這之前,以色列軍方5月31日攔截壹支駛向巴勒斯坦加沙救援船隊,強行登船後立即開火,造成至少19人死亡;歐洲國家對此譴責,土耳其將召回駐以大使。 據不完全統計,150多萬人口的加沙地帶目前有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壹半以上的耕田荒廢,失業率奇高,大部分居民生活只能靠聯合國的救濟維持。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哈馬斯勢力,而哈馬斯的宗旨是通過武力,抵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占領。 由於擔心哈馬斯利用建築材料構建軍事設施,以色列禁止任何鋼筋、水泥等物資進入加沙地帶,即使聯合國也無法將建築材料運入加沙地帶。除此之外,以色列的封鎖也讓當地居民無法得到充足的糧食,當地的景象是壹片的淒涼。 這讓我不禁問道,為什麽以色列卻沒遭到懲罰,它靠什麽能逃脫懲罰呢? 答案則是如此的可笑,壹個分裂的阿拉伯世界符合西方世界的利益,這是西方支持以色列的重要原因,也是以色列在依賴西方支持的同時,敢於堅持自己的利益和立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