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為何說話有心機是壹種語言藝術?

為何說話有心機是壹種語言藝術?

說話有心機是壹種智慧,它能夠使妳說的話到位並留有余地,能夠使妳說的話具有分寸,使妳的言行進退有度。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是信息的第壹載體,而口語又是人們最廣泛應用,最經濟簡便的表達方式和交流手段。許多人為什麽不善言談、言不及義或言之無味呢?尤其是與異性、陌生人或領導人物交往,為什麽壹到說話便臉紅、心跳、羞於啟齒或語無倫次不知所言呢?難道是由於這些人弱智低能嗎?難道是無話可說嗎?當然不是!他們是怕把話說錯!為什麽怕把話說錯?因為他們把握不好在各種場合中的說話心機!所以,就幹脆閉上嘴,不說了!當然還不止於此,那些敢於說話,但信口開河,言之無物,廢話連篇的常見病,也是壹種不得說話心機要領的表現。

通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把說話留有分寸作為必備的修養之壹。以應變機敏睿智著稱的周恩來總理,言辭柔中有剛,就連故意刁難他的對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贊許之態。20世紀70年代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壹名美國官員在壹個公開場合這樣問周總理:“請問為什麽妳們中國人喜歡低著頭走路?要知道我們美國人都是昂著頭的。”此語壹出,語驚四座,周總理微微壹笑,不慌不忙地說:“這並不奇怪嘛!因為我們中國人在走上坡路,而妳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美國官員的提問,顯然包含了羞辱中國人的意思。在外交場合中直接斥責對方顯然是很沒有修養的壹種做法。但聽之任之,又會大損國威。周總理柔中帶剛的解答不但巧妙地將了對手壹軍,更顯示了他作為壹名外交家的智慧。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也稱贊周恩來:“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壓力面前表現得泰然自若。”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同時在北京揭曉,著名演員李雪健因為主演影片《焦裕祿》而同時獲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在頒獎會上致辭時說:“苦和累都讓壹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壹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他恰如其分地運用對比的兩句話,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話頭話尾很有心機,給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毫不誇張地說,說話有心機是語言的最高境界,是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壹種巧妙的形式。掌握說話心機的人,從來不會勉強別人與自己有相同的觀點和相同的喜怒哀樂,他們善於運用有心機的語言,準確、貼切、生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在社交場上八面玲瓏,在辦事時無往不利。

可千萬別小瞧語言的魅力,與人相處是否和睦,與人***事是否遂心,幹工作能否順利,幹事業能否成功,很多時候並不取決於事情是怎麽辦的,而取決於話是怎麽說的。因為事情辦錯了,可以用“話”表示道歉,表露愧意,使對方在情緒上不致暴跳如雷,在道理上不致過分糾纏。相反,倘若話說錯了,激惱了別人,事情可能就越弄越糟。因此,說話壹定要講究“分寸”,說話既不能過激,也不能不說到位。

說話有心機是有奧妙的。壹方面,話說不到位不行,說不到位,別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妳的真實用意,妳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會被人重視和接受,非但事情辦不成,還常常被人瞧不起,這樣怎麽能換取別人的欣賞與親善呢?怎麽能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器重呢?另壹方面,話說得太過頭也不行,言辭太尖刻,讓人昕了不愉快,覺得妳不識大體,不懂規矩,不知好歹,這樣的人常常被人敬而遠之,也同樣無法與人正常交往。還有壹個方面,就是話說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實,則會招來嗤笑;太絮叨,則會招來反感;太直白,則會招來麻煩;太幼稚,會令人瞧不起。

所以,要想在這個社會上體面地立足和順利地奔赴成功之旅,就必須把握好說話的心機。

多說壹些彼此感到投緣的話有很多好處,壹是便於更多地交流感情,交流經驗,交流思想;二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對方;三是可以讓對方更多地了解自己。要知道,人世間的很多思想是通過說話獲得的,很多感情是通過說話融通的。話說得投緣,相對而言,思想和感情就獲得的多。那麽,怎樣才能把話說得投緣呢?1.趁熱打鐵法

與人說話時,要學會察言觀色。如果對方表情、動作比較積極樂觀,就表示對方有聽妳說話的興趣,這時妳可以趁熱打鐵,選擇對方有興趣的話題談開去,這樣妳們的談話就會越來越融洽。

下面這些表情和動作,是妳判別對方有無興趣的依據。

(1)臉頰微微上揚。這是對方剛剛開始感興趣的表現,對於有興趣的話題,人們都渴望聽得壹清二楚。所以,妳這時盡可放心地談下去。

(2)嘴角向上揚起。嘴角向下,是壹種輕視或者不屑壹顧的表情;嘴巴緊閉,表明他對妳的話題實在不想參與;而嘴角上揚時,則表明他的興趣被妳調動起來了;而半張嘴巴時,妳要明白,他將要同妳壹起討論某個話題了。

(3)眼睛瞇起來。這是對方思考的壹種表現,此時他不但在仔細地聽妳講話,而且大腦中也不停地在進行思考。

(4)兩肩保持平衡。對方坐立時,兩肩不平,是壹種疲勞的表示,肩部平衡,表明他的精神很好,對妳的話題不厭煩。

(5)身體略向前傾。此即為“傾聽”的寫照,壹個人專註聽別人說話時,身體便會略向前傾,以圖聽得仔細明白。

(6)隨說話人移動目光。表明他已經深深投入到必須緊緊抓住妳的每。

壹言行的地步。

(7)對方眨眼次數減少。頻頻眨眼表明了他的不耐煩,而眨眼次數減少,表明他已經被妳的話題所吸引,沒有多余的時間眨眼了。至於突然睜大眼睛,是他已經明白了妳的意思。

(8)頻繁同說話人配合。這時,對方已經積極地參與進來,豈能是無興趣?當他頻頻回答“嗯”,或者表示贊成地點頭,他的態度也就很明顯了。

當對方有了上述的表情時,談話便成功在望了。這是絕好的時機,此時趁熱打鐵,會更加吸引對方的興趣。

2.調整思維法

口語表達是壹種思維活動。語言表達過程,是把思維的結果表述出來的過程,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的過程,即思想——句子類型——詞匯——語音。這個過程是完整的,任何壹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影響語言表達的進行。因此,從思維到語言的轉化過程十分重要,進行這方面的基礎訓練有利於把話說得更好。

(1)定向思維訓練。按常規不變的模式進行的思維即是定向思維。定向思維的訓練有助於培養我們對問題作深入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使我們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為了使思維有條理,可擬定壹些比較容易的敘述、說明、介紹方面的題目進行訓練。在表達中插入壹些常用的言語鏈,比如關聯詞:“因為”、“所以”、“於是”、“之所以……是因為……”、“首先……其次……再次……”。可以按時間的先後和空間位置的移動進行表達,可以采取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等練習。

(2)逆向思維訓練。與定向思維相反,把問題反過來思考,變肯定為否定,或變否定為肯定,變正面為反面,或變反面為正面。這種思維方法就是逆向思維。例如,世人壹般把“這山望著那山高”喻為“貪心不足”

而賦予貶義,如要妳化貶為褒地思考壹下,將其內涵用於人類勇於向新的科學高峰或進步事業進壹步攀登的贊頌中,豈不又可以肯定它了?妳可用愛迪生的壹項偉大發明,用愛因斯坦敢於取代牛頓經典物理學,用運動員壹次次刷新紀錄等事例說明人就應該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進取精神,批評那種“無為而順其自然”的“知足常樂”的消極態度。進行逆向思考訓練能培養人們的創新能力。

3.用意構思法

構思是作文不可缺少的壹環,同樣,說話也離不開構思的過程。構思有如釀造美酒,原先儲存的材料只有在腦中經過快速發酵,即經過分解、化合反應,到了壹定的程度,才能最後形成“美酒”。說話構思要有壹條邏輯線索,或分或總、或平行、或遞進,有了這條線說話就會有條理。要把握全局性的東西,主要考慮應說什麽,先說什麽,後說什麽,用什麽方式說。至於用什麽詞句,用什麽事例,那只能是“現想現說”了。說話構思的方法很多,下面簡單介紹四種。

(1)分類法。按照事物的特點把比較復雜的集合性的事物劃分為若幹類別的方法叫分類法。它可以把包含若幹個別事物歸納為幾種類型,也可以把壹種事物劃分為幾種情況。它能使復雜的表達系統化,易於把握說話的條理性。

(2)解剖法。與分類法相反,解剖法是把屬於壹整體的事物切割為若幹簡單要素,然後對每—要素進行分別考察的方法。例如,把豬分為花豬、公豬等,它們仍具有豬的壹般性質,這是分類法;而把豬分為豬頭、豬身、豬腿等,每壹部分就不再具有豬的性質了,這就是解剖法。

(3)解釋法。這是壹種對問題與事物的概念及含義進行全面準確的理解並闡述的方法。通過對概念的解釋,然後以此為中心點,全面闡述。

(4)聯想法。由此事物考慮到另壹事物,從已知的經驗、知識出發,超越時空界限,把彼此相似、相類、相反、相矛盾或相關聯的事物聯結起來,是說話構思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4.機智銜接法

生活中有壹種笨嘴拙舌的人屬於“茶壺裏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類型的。他們很多時候與場合只能“知”其然而不能“表”其然。這是壹種“口拙於外”的語言表達障礙,要克服“口拙”的毛病,就必須加強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思維的反應能力,通過機智的綜合訓練,求得言語的機智與表達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