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陳壽評價諸葛亮曰: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陳壽評價諸葛亮曰: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長於整治訓練軍隊,奇謀制敵方面卻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幹,強於他為將的謀略。

出自西晉陳壽所著《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節選原文:

當此之時,亮之素誌,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譯文:

在這段期間內,諸葛亮充分表現出他的誌向來,那就是激進的話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話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蕩國內。他自以為壹旦他死了,那麽就再也無人能涉足中原,與占盡優勢的國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壹再地顯耀他的武略。然而諸葛亮的才幹,長於整治訓練軍隊,奇謀制敵方面卻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幹,強於他為將的謀略。

擴展資料

《諸葛亮傳》是出自《三國誌》裏面壹文,本文是作者為蜀漢丞相諸葛亮作的傳,詳細寫了諸葛亮的壹生。

《三國誌》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壹。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官壹職,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漢任職,受宦官黃皓排擠不得誌。蜀漢降魏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誌》。

三國誌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壹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誌》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壹的歷史全貌。

《三國誌》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壹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誌”,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壹般正史的規範。

《三國誌》主要善於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誌》也倍加贊賞,認為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竟毀棄了自己本來的著作。

後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誌》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誌》還壹直流傳到今天。

百度百科--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