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陳樂宗

陳樂宗

豪門家庭向來是普通大眾遙不可及、卻又努力窺探的神秘壹角。因而,各種充滿了恩怨情仇、骨肉親情之間不惜相互殘殺、趕盡殺絕的豪門故事。

有道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之所以會有這些離奇且令人驚詫的豪門恩怨,自然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豪門家庭便是壹個利益爭鬥場所。畢竟當人在面對各種權勢財富時,很難保持壹顆純凈的赤子之心。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在豪門家庭之中,每壹位家庭成員都難免為了爭權奪利而忘掉骨血親情,卻依舊有人壹反常態,成為了眾多以利益獲取為最高準則的富豪群體之中的壹股清流。他們就是坐擁恒隆集團的陳氏家族。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雖然在外人面前,他們毫無疑問是無利不起早的商人,但是面對自己的家人,卻依舊能夠赤誠以待。

在其打破大眾慣性認知的家庭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壹幕,便是兄弟二人面對上億資產,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弟弟繼承哥哥50億資產卻從未打算占為己有,待資產翻倍累積至千億時,弟弟毅然宣布退出,並將財富物歸原主,交還給哥哥的兒子。

都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不管身邊有多麽交好的摯友,都遠遠比不上與自己有著骨血親情的家人。

所以當家庭背景十分優越,又有著赴日留學經歷的陳曾熙,產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時,第壹個想到的合夥人,便是自己的親弟弟——陳曾燾。

兄弟二人出生於廣東,父母是當地生意人,所以兄弟二人從小便過著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生活。

雖說豪門多是紈絝子弟,可是陳氏兄弟卻宛若豪門子弟中的壹股清流,雖有萬貫家財,卻從不恃寵而驕。不僅生活中懂事勤勉,學習方面也從不示弱。

哥哥陳曾熙就讀於日本知名大學學習土木工程,而弟弟陳曾燾,則壹舉考上了至今讓無數學子魂牽夢繞的上海復旦大學,學習金融管理專業。

陳曾熙學成歸國後,並沒有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接受父親的產業、從此坐享其成,反而,他選擇了獨自創業,立誓要成為比父親還強大的商人。

由於當時香港作為中國的沿海城市,並且有著豐富的外商資源,所以,雖然陳氏壹家曾因戰爭原因搬遷至天津定居,但是獨具慧眼的陳曾熙,卻選擇了離開父親的庇護,攜精通金融管理的弟弟陳曾燾,壹起來到香港打拼。

1960年,二人***同決定進軍地產業,並且通過平時嚴格控制各自的奢侈消費,積攢了壹筆資金成功創立了恒隆集團。

創立之初,兄弟二人並沒有過多的經商經驗來運籌帷幄,並且創業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很多個晚上,兄弟二人都為了公司的壹些運轉問題而徹夜難眠。

好在哥哥陳曾熙獨具慧眼,不惜代價壹舉拿下了香港很多醫院、居民樓的。

很快,恒隆地產在香港小有名氣,並且於1972年上市。同時,陳曾熙深諳商業泡沫,於是在地產做大之後,迅速拿出部分資金投資其他行業,實現了恒隆集團的綜合發展與資金鏈循環互助,從而在短短十幾年之內,讓恒隆集團市價50億。

命不久矣,竟將數十億資產留給親弟弟

眼看著自己親手創下的基業越來越強盛,可哥哥陳曾熙的身體狀況卻壹天不如壹天。因為過去的生涯裏,陳曾熙不是忙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就是在沒有硝煙的商戰中摸爬滾打。

很多時候,看似自己是身價不菲的大富豪,卻總是在各種會議、應酬中,忙得顧不上坐下來好好陪家人吃壹頓飯。所以,當恒隆集團的發展軌跡基本穩定之後,其主心骨陳曾熙也不堪重負,最終在病魔纏身中離開人世。

去世之前,陳曾熙早已指示自己的秘書立下遺願,令人驚詫的是,他竟然將自己名下價值五十億的產業,留給了自己的親弟弟陳曾燾。

當然,陳曾燾在哥哥創業期間,始終伴隨其左右、為其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也不至於將產業全部贈與,而沒有自己親兒子的份兒啊。

所以當這壹消息傳開之後,立馬引來了廣大民眾的熱議,大家都頻頻點頭,感嘆陳氏兄弟骨肉情深,不像尋常豪門兄弟壹樣,為了爭奪財富而明爭暗鬥。

其實,陳曾熙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決定,自己與弟弟陳曾燾血濃於水的親情使然之外,更是出自於現實情況考慮。

在陳曾熙即將去世之際,雖然自己的兒子陳啟宗、陳樂宗已經是而立之年,但是卻因常年受父親庇護,而並未切身經歷,所以並非繼承自己的心血——恒隆集團的最佳人選。

相比之下,弟弟陳曾燾雖不是自己的骨肉,卻也是手足,並且從創業起就始終在伴隨著恒隆成長。

如果說,除了陳曾熙自己之外,還有第二個更了解恒隆的人,那將非陳曾燾莫屬,加之弟弟精通企業管理之道,所以,唯有把產業留給弟弟,才算是對得起壹生的心血。

作出了和哥哥同樣的反常選擇

在得到哥哥這般赤誠以待之後,弟弟陳曾燾深感愧疚、卻又為哥哥對自己的信任而暗自欣慰。所以為了不辜負哥哥的托付,陳曾燾幾乎把自己余下的所有精力,都投註在了哥哥留下的產業之上。

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讓恒隆產業的資產翻了將近20多番,資產上千億。並且在1997年,經濟危機荼毒至亞洲時,陳曾燾也絲毫沒有慌亂。

他註意到此時香港地產大幅降價,大量收購房產地產,等風頭過去後恢復原價拋售,從而大賺壹筆。此外,他還將恒隆集團的商業觸角深入內地,如今上海地標式建築的恒隆廣場,便是由陳曾燾投建而成。

1993年,恒隆集團在香港混得有聲有色、名氣大震,而陳曾燾卻做出了壹個令人大吃壹驚的決定。

那就是,他決定退出恒隆產業,並且將市值躍居千億之多的恒隆集團,歸還給哥哥的兒子。這壹消息壹經傳出,繼哥哥把遺產留給弟弟之後,再壹次刷新了大眾的認知,實在令人敬佩。

金錢固然誘人,可是人性本真,血濃於水,總有金錢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候親情就顯得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