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開始發力!穩如泰山的國際大米下半年或持續上漲,咋回事?

開始發力!穩如泰山的國際大米下半年或持續上漲,咋回事?

原創出品,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隨著全球通脹以及俄烏沖突的爆發,幾乎所有農產品都漲幅明顯,尤以小麥、玉米漲幅最盛。

但是相比玉米和小麥,大米的價格卻壹直相對穩定,成了糧食領域的定海神針。

不過,近日人們開始為國際大米擔心了。

1、米價漲了

壹直以來,市場的註意力都主要集中在玉米和小麥的身上,對大米的收藏度相對要低不少。

但是就在人們收藏玉米和小麥行情的時候,國際大米也悄悄開始上漲。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已連續5個月攀升,達到12個月的高點。

而國際大米價格上漲並非沒有預兆。

壹方面是需求上漲。

小麥和大米是全球兩大口糧,但小麥的消費量要高於大米,再加上俄烏兩國均是小麥出口大國,因此沖突爆發後更加加劇了小麥供需的緊張,再加上全球小麥第二生產大國印度也因為極端天氣的影響暫停了小麥出口,因此麥價率先大漲。

口糧供需緊張,觸發了各國糧食保護主義情緒大幅上升,在小麥供給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不少國家開始考慮尋求大米作為替代,因此大米需求也相應增加。

另壹方面,是成本的推升。

自去年以來,全球化肥價格不斷高漲,推動著種植成本不斷攀升。

除了小麥、玉米、大豆受到影響外,大米也同樣受到不小影響。

例如泰國相關機構表示,化肥成本上漲對該國農民來說影響不小,而化肥用量的減少或將引發大米產量下滑。

同樣菲律賓也預計,由於化肥價格的上漲今年的水稻收成大概率會下降。

而在5月底的時候,泰國就欲聯合越南***同提高大米價格,原因就是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種植成本。

2、下半年米價繼續上漲?

大米作為兩大口糧之壹,壹直表現相對穩定,雖然另壹口糧小麥價格壹飛沖天,但是大米價格相對波動不大。

近期國際小麥價格也是漲跌難測,壹會兒大幅下跌,壹會兒又再次上漲,看得人心驚肉跳。

而就在小麥價格還未平穩時,聯合國糧食機構和世界銀行近日聯合預測,下半年大米將迎來漲價。

原因之壹是全球能源波動更加劇烈,進壹步威脅化肥生產。

煤炭、天然氣是生產化肥的主要原料,而隨著俄烏沖突不斷推進以及制裁不斷升級,全球煤炭、天然氣供需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歐洲為了能盡早擺脫對俄氣的依賴,正在大肆采購天然氣。

6月份,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了從俄羅斯管道天然氣進口量,而這些天然氣之前主要供給亞洲。

隨著歐洲不斷“搶氣”,天然氣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而貿易商們也更樂意賣給出價更高者,於是就造成了歐洲“搶氣”而不少新興國家面臨缺氣斷電的風險。

另壹方面,除了“搶氣”外,當前全球已經開啟“搶煤潮”。

在過去10年裏,歐洲對於煤炭的用量壹直呈下滑趨勢,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的清潔能源。

但是隨著天然氣價格大漲,許多歐洲國家開始重啟煤炭發電廠,以增加燃煤發電量。

美國重要煤炭產區價格已經漲至2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亞洲基準煤價也創下歷史新高。

煤炭、天然氣價格的進壹步飆升,更加推升化肥成本。

原因二需求繼續增長。

雖然近期玉米、小麥價格出現了回落,但是相比往年仍然處於高位。

壹方面增加了糧食供需風險,另壹方面也使得養殖成本不斷上漲。

而市場普遍認為,國際糧價短時期內很難回落如常,這也就意味著小麥、玉米持續高位,那麽部分大米將不可避免地流入飼用。

在這種風口浪尖下,大米漲價成為了焦點。

3、大米漲價帶來的擔憂

人們之所以對米價上漲擔憂是因為壹方面,另壹口糧小麥價格已經波動很大,並且後續來看不確定因素較多,麥價很難說將如何變動,而這時另壹口糧再上漲的話無疑會加劇糧食危機的風險。

另壹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引發糧食危機,部分主產國開始限制大米出口,大米價格壹度飆升至1000美元/噸。

當前雖然亞洲的幾個主產國對大米出口還沒有什麽限制,但是隨著米價上漲,以及下半年亞洲食品價格大概率將繼續攀升,市場擔憂或對糧食出口形成威脅。

尤其印度作為全球大米第壹出口大國,其大米出口量約占到全球大米總貿易量的4成,因此繼小麥出口禁令發布後,市場擔心下壹步印度會對大米實施出口限制。

不過目前看來並沒有這個跡象,壹方面是印度大米庫存處於高位,並且其國內米價也並沒有出現大幅波動,總體仍處於低位,因此不需要限制大米出口;另壹方面,大米需求上漲並不是口糧需求增加了,而是飼用需求增加了。

而鑒於其營養價值以及能量值等,並不具備大量替代的潛力。

再加上大米主產地主要集中在亞洲,而亞洲大米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對外依賴度並不高,因此少了供需層面的拉扯,在不出現極端外因沖擊的情況下,大米市場的波動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更多內容歡迎收藏“新農觀”,壹起了解新時代下三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