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加多寶是中國商界營銷之巔
本人常去廣東。早年,王老吉的定位,更像是「藥茶」,並非如可樂壹般是「餐桌飲料」或者「即飲飲料」,帶著壹些「去火功能」的色彩。王老吉的尷尬角色在於,市場不知道它究竟是壹個去火的藥,還是壹款飲料。論去火涼茶,不如去藥鋪買,或家裏自制,若論飲料,不如可口可樂。出了廣東,大家都認為「涼茶」就是涼了的茶,甚至有人說:「我們不喝涼茶,喝熱茶」。
與此同時,在當年的餐桌市場,高大上的壹般都是鮮榨果汁,普通壹點的是碳酸飲料和如鮮橙多壹般的果汁飲料。因為健康的原因,碳酸飲料逐漸遭到抵制,尤其是壹些女孩子,基本不喝碳酸飲料。而果汁型飲料基本被國產壟斷,基於大家對國產食品行業的憂慮,又很難被高檔食客青睞。
加多寶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個slogan,戳中的不是「功能」,而是「健康」。
王老吉第壹批出街的廣告是四個,應該是四個場景:
a,家人團聚是大餐,大家滿頭大汗,此時王老吉端上來,大家開顏。
b,情侶約會,好像是吃披薩(烤制,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c,職場聚會,吃煎菜(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d,年輕人聚會,吃麻辣火鍋(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最後的配樂廣告語是:「不必擔心什麽,怕上火和王老吉。」請各位註意,這條廣告解決的問題,不僅是被廣告業內反復稱頌的「將去火概念融入人心」,更重要的是,這條廣告的四個場景,講「王老吉涼茶」這壹產品飲料化,或者說:「去藥茶化」。
在廣告鋪排方面,王老吉選擇了央視這壹最具影響力的渠道,也彰顯決心。當年王老吉的營銷費用應該是1000萬左右吧,這個數在央視面前,其實並不算什麽。這1000萬帶來的效果有目***睹,應該說不僅是成功,確實是巔峰了。
遺憾的是,作為快消行業,其產品定位方面,仍停留在「營銷」本身,無重大突破。
2,線下渠道的營造。
為什麽我說營銷是條不歸路,因為妳線上做的再好,下來之後人家買不到東西,妳的廣告費就白花了。而線下的事,都是辛苦活。如同現在的it行業腳力app分發渠道壹樣,在快消行業,誰握住渠道,誰就是王。看看加多寶是怎麽做的:
a,市場分級管理,策略不同。
應該是分5級別,具體記不清了,貌似是廣東江浙是壹級,兩湖江西是二級。但匹配不同的市場策略。這是在廣告和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壹個非常好的循序漸進的辦法。
b,「總經銷制+郵差商」的營銷模式。要求代理有配送能力和壓貨能力。
同時加多寶的市場人員和代理商***同戰鬥,加多寶的市場人員每天需要擺放35家終端(包括餐飲、小賣店),每天發展3家終端。
c,地面廣告「海陸空」轟炸。
在餐飲終端,「海」指加多寶logo的椅套、餐巾紙、牙簽桶等,「陸」門口易拉寶、墻上pop(海報)、廚房圍裙,「空」指的是空中有吊旗等,這些只要是免費贈送紙巾牙簽開瓶器,這些小店就願意配合。路邊小店,加多寶也不放過。規定業務員每人每天要張貼30張以上pop、冰箱貼,對終端絕對的占領。
d,這壹點最重要:善待渠道商。
渠道商最怕壓款,加多寶結款非常痛快;在利潤上,加多寶采取的不是進出貨差價,而是傾向於按量返利的原則,妳賣得越多,利潤越高;損貨是經銷中的壹大問題,比如說罐子漏了破了,這些加多寶都100%承擔,各種促銷物料跟進及時,還有專門的情感維護專員。
加多寶說,中國每賣出10罐涼茶,7罐是加多寶。這牛,不是白吹的。經歷風雨,渠道為王。
3,加多寶的病毒營銷(應該放到最後寫的)。
其實本來應該後面再寫這個的,但是我覺得上面的文字越寫越嚴肅、越寫越枯燥,來點大家喜聞樂見的吧。
不說了,看圖。
這壹系列的廣告,年初被微博草根轉發,事件背後,當然有推手嘍。
4,加多寶互動營銷。
去年過年,在很多超市裏,對著這個機器大喊:「過年來罐加多寶」,達到壹定分貝,就免費出壹罐。
所以很多人對著這個機器大喊,超市裏此起彼伏「過年來罐加多寶」!
據說壹天能喊出8000罐,但是這才多少錢呢?整個超市壹整天都被他占領了。
不僅如此,這個營銷手法,被微博瘋轉,又占了第二次便宜。
5,加多寶的娛樂營銷。
這個大家都知道了,《中國好聲音》第壹季的廣告投放,適逢加多寶和王老吉搶品牌的最後時刻,此役基本是畢其功於壹役,完勝。
《中國好聲音》第壹季的影響力到什麽程度呢?在我的概念裏,過去十年,只有壹檔綜藝節目能夠比拼,就是李宇春、周筆暢那壹屆的《超級女聲》(或者是快樂女生,記不清了)。總之,這倆最多也就是同等影響力吧,再想不出第三家。
《中國好聲音》這個娛樂營銷的兩點有幾個:
a,投入冠名費用僅6000萬,應該說雙方都在賭,加多寶贏了(第二季的冠名費是兩億,但是影響力遠不如前);
b,「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這個廣告詞,壹下就把「正宗」二字拿下來了。從此,加多寶是正宗,王老吉反而退居其次。
c,加多寶過程中,不僅僅是出錢冠名,他們沒有坐等,而是利用手上的強大渠道,在十多個城市宣傳,pop也貼到了各種終端。
6,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戰役。
這個,可不是聊聊幾句能寫下的,我們就從加多寶在期間的壹些宣傳詞來「管中窺豹」吧。
a,全國銷量第壹的紅罐涼茶,現改名加多寶。
極具欺騙性,我沒說王老吉改名,我就說銷量第壹的改名了。但是還是被勒令下片子。
b,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
上句廣告遭投訴時改的。重點就是「現在」二字,極具欺騙性,還是告訴妳,改名了。
c,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告訴消費者,雖然名字變了,但是配方和內容都沒有變,還是買這個吧。
在線下渠道,告知經銷商「就是改名了」,反正對接的還是那壹群人,大家也都無所謂這種事情了。那時候吃飯的時候,客戶叫「來罐王老吉」,上來的就是加多寶,然後商家會告訴妳,「改名了」。
ok,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多,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故事,也不是我這幾千字能說完的。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總之,如果說中國某家企業,能夠說得上當下「站在營銷之巔」的話,那就是加多寶。
對的,沒有之壹。
別人的分析,借用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