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跨界,跨的是什麽?
但壹開就關不掉了,因此有壹搭無壹搭地看了幾個節目,比如今晚的《跨界喜劇人》。
這是最近看過的第二個跨界系列,上壹個是《跨界歌王》。
先說說《跨界歌王》。
看到了壹些久違的人,從前只通過媒體看,這壹次再見到,就像翻開立體書的瞬間,壹個人滕地立起來,嚇壹跳,謔,原來妳是這樣的人!
壹個人對公眾呈現的“自在感”,取決於對場子的掌控感。掌控能力越強越放松,越弱越拘謹。
但找得準自己的位置,怎麽都不怕站錯,怎麽控場都不會弱。
比如《跨界歌手》總決賽上,樸樹陪王子文唱了壹首《那些花兒》,臺下評委有高曉松、宋柯、巫啟賢,壹群老咖。高曉松上來沒有點評,直接和樸樹聊起來了,好久沒見,怎麽突然參加這個節目啊。聽話茬,真是有日子沒見著了。樸樹的回答特簡單,因為沒錢。我錯愕了壹下,以為是開玩笑,當時覺得樸樹真逗,畢竟冷笑話多出自少言寡語的人。
然後高曉松又開始憶往昔,回憶樸樹第壹次給宋柯唱《白樺樹》的demo,宋哭得稀裏嘩啦的,高曉松言“我就沒見過宋柯哭成這樣”;第二次唱《那些花兒》,又惹宋嗚嗚嗚哭半天,看來宋的故事也很多嘛!
很喜歡聽高曉松壹邊唏噓,壹邊追憶,看旁邊的宋柯不住點頭。整場調子壹下就靜了,氣氛也往傷感上走,王子文的笑也是輕淺的,沒了往日的熱鬧,果然音樂比語言更有力量,能熱場也能壓場。
壹首老調唱畢,微笑,揮手,謝謝,鞠躬,謝幕,留白全給觀眾,太過簡單也不好,有年代差異的觀眾可能都不清楚來龍去脈,還是應該有些旁白(比如高曉松講那過去的故事),聽著壹些家常話,慢慢品。有些感情,需要發酵。
過後看到鋪天蓋地寫樸樹的,說得有鼻子有眼兒,感情是真的出來賺錢了?
可轉念壹想,這不很正常嗎?
出鏡要承擔被踩、被黑、被罵、被偷拍、被造謠......各種風險,對於樸樹而言,已經被抑郁癥折磨了很多年,再拋頭露面做這麽高風險的工作,不賺點兒錢又是圖什麽呢!
扯遠了,接著說《跨界歌手》。
第二個印象深的就是周曉歐,決賽和小沈陽合作《粉墨人生》,他扮武生,壹打眼很威風的。但因為第壹次穿高方靴,他下臺的時候抻著衣服下擺,小心翼翼,小沈陽見狀趕緊扶他,周曉歐可能覺得有點兒狼狽,壹邊下臺壹邊給觀眾解釋,這鞋底兒特厚,我剛臺上還想呢,下臺別壹個跟頭蟄下去。
我聽見這話,很不厚道地笑了,但是覺得這跨界挺成功的!壹步就跨到了觀眾跟前,看他壹頭汗,想來是挺累的,又得註意京劇唱腔,還得註意腳下別拌蒜,但是觀眾看著不累,看著自然,看著心裏舒坦。
雖說是明星,可明星也是人,是人就有短長,要面子,更何況壹個40多的曾經紅透了的搖滾明星,出來跨這個界,還真是得要點兒勇氣。
下了臺,周拿起話筒,壹張嘴就是《愛不愛我》,臺下觀眾特別默契地大合唱,瞬間覺得這就是他的場子了!那感覺又回到了十幾年前,零點風頭正勁的時候,雖然現在改朝換代了,但是觀眾心裏都記著呢!
跨界雖然難,但是跨完了回自己地界兒緩口氣兒,立馬就沒事兒了!
這壹次跨界到喜劇人的有鄧亞萍、周傑(沒有倫)、費玉清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是第壹個出場的費玉清。
這幾年,小哥已經通過“嘿嘿嘿”嘗試過跨界了,不得不說很成功!
所以我對於小哥的這次跨界充滿了信心!
果然,小哥上來就配合著抖了包袱,壹點兒架子都沒有。
雖然還是情歌王子的清秀臉,但是走起了“小火車嗚嗚嗚”的節奏,觀眾反而更愛他!
鏡頭壹轉,周傑的特寫,我心裏壹沈,嘴角也不由自主往下墜。那壹臉繃著的笑,感覺少了那麽點兒投入的熱情,不鹹不淡地說兩句,我覺得搭檔李菁都顯得沈悶了。
想來演員應該比其他行業更有優勢,因為有機會體驗更多人生,不管訓練還是工作,應該更知道在什麽場合表現出什麽樣的狀態,哪怕“演”出來呢。
表演的時候,梗依舊是還珠,人設依舊是”爾康“,說實話,有點兒膩。
看過壹個講張曼玉演《阮玲玉》的報道,在演完阮玲玉的最後壹幕後,張躺在床上哭了很久,因為入戲太深,整個人都沈浸在了阮玲玉的角色中,很久都抽離不出來。
演員演戲需要很強的代入感,是好事,是基本功,能浸多深就是本事了,但如果長久留在壹個角色內,哪怕人物再完美,也要能夠回到現實中,否則耽誤的只能是自己的戲路和藝術生命。
這周郭德綱和曹雲金的撕來看,相聲依舊是很傳統的行業,仍保留了很多行規。是精華還是糟粕,但從現在雙方的反應來看,依舊很認可“輩分”和“族譜”之說。
從另壹個節目《奇葩說》中的辯手,評書演員李林對傳統的喜愛程度來看,年輕的曲藝演員們,對傳統文化還是很自豪的,而我們也是很喜歡的。
每個系統或體制都存在被詬病的地方。
不破不立,但如果沒有人願意推進第壹步,那恐怕也只能繼續延續下去,況且更不知道是否有這個必要,畢竟面臨國粹不斷流逝的局面,更多的人會更傾向保護傳統文化,容忍其瑕疵。
說回曹雲金。
這應該是他經歷了從相聲到電影、主持後的第N次跨界。
但卻是到寫作的第壹次跨界,(如果之前有,請忽略我的無知)。洋洋灑灑6000多字,字數、結構、內容,有理有據,配圖也到位,擱我們寫作課上就是標準範文啊!
不過沒想到,首次出手的佳作是壹篇檄文。
百度百科中說,檄文,古代用於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
主編的壹席話也讓我對寫作有了另壹個認識,文字是刀,不傷人,但關鍵時刻可以保命。話筒即權力,文字也是防身的武器。
是這麽回事。
無論人微言輕、勢均力敵或位高權重,人們都需要以文字來表達感受,說出來還嫌矯情的話,寫出來可能就變小清新了;說出來冒傻氣的話,寫出來可能就成搞笑體了。說出來委屈的話,寫出來就能保護自己了。
對口相聲中,曹雲金是逗哏的。
好幾年前,在現場聽過他的單口相聲。講當鋪的,當鋪的人眼神不好,把檫看作銅草帽,典當的時候鬧出不少笑話。小禮堂的3、400人,從椅子上笑到了地上,包袱特足。
想壹個人臺上那麽多話,臺下應該也很能寫吧。
果不其然。
如果說是爭取盟軍,那麽多壹分苦,就能多爭取到壹份支持,壹份聲討,身後的人越多,前面的人底氣越足。
單看文章,真是很難讓人不動容。
如果真如文中所言,那麽多委屈,那麽多嫌隙,想必在德雲社危難時刻離開,也是壹種最終的爆發吧!
至於孰對孰錯,吃瓜群眾還是靜待周壹吧!
小撒也不是第壹次跨界了。
在他自己主持的節目上,他就自稱撒(三聲)貝寧,從正襟危坐的央視範兒主持人到段子手,這第壹次跨界我給滿分!
這壹次借跨界之機,捎帶手兒給廣大網民科普了壹下法律知識,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甚好甚好!
起因很簡單,小撒接到了詐騙電話,說他的身份證被冒用給壹個孩子辦住院手續,但是冒用的人跑了,小孩快被打殘了,結論是:撒貝寧是個人販子。
這個邏輯我也是服了!
“我”被盜用了身份證,和“我”是人販子之間有神邏輯關系
我想破腦袋也不懂,明白的還請費心給講講,讓我也漲漲姿勢。
接到騙子電話,法律出身的小撒順便給騙子普了法,“妳知道我在中央電視臺做《今日說法》嗎?妳知道這個人口拐賣是什麽罪刑?《刑法》哪壹條……”
騙子壹聽,知道遇到內行了,頓時慌了,口不擇言地開罵,“妳還今日說法,等我抓住妳,我讓妳天天在監獄裏看法!”然後“pia”壹聲,摔了電話。全程,小撒挺風度地只重復了壹句話:“妳看過我主持的《今日說法》嗎?”
電信詐騙被戳穿已經司空見慣了,只是很想知道騙子怎麽撥到小撒電話的,號碼多少?!啊,餵!(#`O′)說完再掛啊!
小撒錄了音,後來po在了微博上,我原本並不知道,這下連我也知道他在央視主持《今日說法》了。
內心給他不知不覺安利節目的行為默默點贊108次!名人、電信詐騙、錄音,這三者隨便排列組合都夠頭條了,還綁定了自己的節目,妥妥N重保險啊!小撒妳夠拼啊!
腦洞開完了,繼續!
然後,騙子知道剛剛惹到的真是法律“大神”撒貝寧時,竟然又換了部手機,給撒貝寧打電話認了錯,並承認剛才那是電信詐騙。
所以其實並不是為了來確認號碼,方便存下來的嗎?!
最後,小撒說,他希望廣大網友能多了解壹下法律,多科普壹些法律知識,這樣就不容易被騙到。
《今日說法》本來收視率就不低,這下應該更能網絡我這樣壹批不甚了解的網友。甚至想,以後有什麽疑問,應該第壹時間向《今日說法》求證。
其實這樣也是警示大家要有甄別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就是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這樣的常識,除了法律專業出身的人外,更多的人是需要日常壹點點積累的,這種積累,首先得有壹個靠譜的老師。
提問的姿勢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答案的來源,從概率上看,搜搜問問上得到的答案,極大可能是不準確的,而也鮮有人會有耐心翻到第3頁或者找更多的專業網站去求證更多。因此,有針對性的電視節目就是壹種讓人放心的資料庫,只不過這種資料的收集需要日積月累,但是編導既然安排了小撒,從顏值和口才上,還是可以期待壹下的!
小撒這種現實說法的教育方式,我表示,撒老師,這堂課我認真聽了!祝您教師節快樂!另外,您的微信方便加壹個不?以後有問題請教您也方便不是?
(四)跨界,跨的是啥?
1、職業範兒,敬業度,態度問題;
2、能力遷移的能力,取決於學習能力;
3、對自己的認識,身段能不能放?
既然是跨界,那我們姑且假設,跨出的界尺度之大,大到和自己專業八竿子打不著。那麽主要考驗的就是如上3點了。
職業範兒,這不僅僅是指對某壹專業的態度,更是對整個職業的態度。可以不專業,但不能不敬業;可以不專業地做,但不能不專業地學。
其次,看的是能力遷移。中國人愛講大道至簡、放之四海皆準,到底有沒有通用能力呢?
壹定有!
舉個例子,人們常說音樂不分國界、藝術都是相通的。
相通的是對美的感知和體會,不論具體的表現形式。
前段時間群裏在討論G20開幕式上的《春江花月夜》,演奏者趙聰花費17年,傾盡全部家產調出2000年前的千古絕音,聽者有熱淚盈眶,有隨音樂腦補出全部畫面的,還有自稱“搖腦袋晃腿的”,雖然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但妳不能否認他們都聽懂了音樂中傳達出來的感情。
同理,表達愛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人壹輩子連體,每天妳儂我儂“愛”掛嘴邊;有人默默牽手,只靠眼神傳遞愛意,但是有什麽關系呢?只要妳的ta感受到了妳的感情,采取什麽樣的方式又有什麽關系呢?
最重要的還是最後壹條,需要時刻認清自己,身段可軟可硬,才是最要習得的技能!當得了主角,也能在臺下起勁兒鼓掌,每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單拎出來誰不都得閃光燈哢嚓卡擦壹陣閃,但是壹直對著壹個人閃,那不早晚得瞎麽!
最後,還想說壹句,跨界之前,應該先守住自己地盤兒,紮穩了,再考慮跨界的事兒。別自己的地盤還沒劃清楚,先琢磨著占別人地兒,從別人嘴裏搶飯吃,這吃著碗裏,看著鍋裏的,早晚得是壹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