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集裝箱吞吐量美國為什麽會被中國反超呢?

集裝箱吞吐量美國為什麽會被中國反超呢?

我覺得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日漸強大,進出口量也在不斷的增多。

9月25日,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集裝箱船在上海下水。該船由中船集團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建造,是世界首個以液化天然氣為主要動力、環保性能最優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它不但打破了外國船企對超大型集裝箱船的壟斷,還標誌著我國高端海洋裝備制造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飛躍。

這艘巨艦能誕生在中國,也跟我國港口與日俱增的集裝箱吞吐量有關。權威航運報刊《勞埃德船舶日報》數據顯示,全世界集裝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其中,上海更是以超過4000萬的吞吐量連續九年冠絕全球。

中國港口這巨大的吞吐量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觀察者網在查詢了《國際集裝箱年鑒》、《勞埃德船舶日報》以及綜合開發研究院信息部和美國港務局協會的資料後發現,在1975-2018年這段時間,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格局幾經變遷,中國港口軍團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力,終於在本世紀頭十年後,實現“霸榜”。

可以看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除去港臺和新加坡,全球集裝箱吞吐大頭盡被歐、美、日三方把持,其中美國港口更是壹度占了前十的壹半席位。但在90年代起,香港和新加坡開始發力,逐漸將其他港口甩在身後。

到了21世紀頭十年,上海洋山深水港港陸續完成三期工程,深圳鹽田港也完成了三期工程建設、青島前灣港三期、廣州南沙港二期、寧波北侖港四期等多個港口擴建工程紛紛竣工,上海、深圳開始直追港新,其他港口奮起直追,將不少曾經霸榜的歐、美、日港口擠下了前25。

相比之下,曾經霸榜的歐洲、美國、日本則要落寞不少。在前26名當中,日本、法國、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沒有壹個港口入榜,美國則由西海岸的洛杉磯取代了東海岸的紐約成為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