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如何評價奧巴馬夫人米歇爾自傳《成為》?

如何評價奧巴馬夫人米歇爾自傳《成為》?

米歇爾從芝加哥南城。的貧民區黑人學生,到前美國第壹夫人,壹個既無背景又無資源的小人物,完全憑壹己之力成為人人欣賞的強大女性。

她的經歷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逆風翻盤

為了鼓勵曾經和她壹樣迷茫無助的夥伴,她寫了壹本自傳——《成為》。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如此評價:“書裏有妳想知道的壹切,甚至還有壹些妳想象不到的東西”。奧巴馬說:“這本書是‘深刻的個人經歷’,正如書名壹樣,希望能夠鼓勵更多的人。”看了這本書,我想和妳分享兩點體會。

妳不要強壹點

怎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現在很多人都自稱“佛系”,恕我直言,說的好聽點,這是和生活的和解,其實是對人生的妥協

米歇爾之所以能從貧民窟走向白宮,靠的就是“自我擰巴”。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教大家認讀壹組新單詞:“red-blue-green-black-orange-purple-white”。看到有的小朋友念不出來,她躍躍欲試,很順利地念出了前面red、blue這些單詞,但是念到orange的時候就卡了壹下,念到white的時候,她的腦袋就蒙了,覺得自己很丟臉。

對我們來說,背不出單詞能有多大點事?簡直是九牛壹毛,無足掛齒,但是米歇爾不同。當天晚上,她展開了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單詞正著拼,倒著拼,還不停地罵自己“蠢”。

她不甘心。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她要求重新念壹遍卡片。老師不同意,說還有別的課要上,但她堅持要重念。最後她成功了,胸前別著老師獎勵的金箔紙小星星。如果用壹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要強”。

上惠特尼揚高中時,她要求自己就算不是門門功課都拿A,也要壹直努力,至少要接近全A。當她向壹位大學顧問申請咨詢時,顧問只說了壹句話:“我不確定妳是普林斯頓的料兒。”聽到之後,她只有壹個想法:“我會證明給妳看。”7個月後,她收到了黑人數量不到學生總數9%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對女孩來說,要強不是貶義詞,甚至能夠成為女孩們對抗不公的金鐘罩。做壹個小女人未必能被保護地周全,但是做個要強的女孩壹定能保護好自己。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但底氣足,機會就足,米歇爾的人生就像是壹本筆記本,待完成和已完成都已分門別類規劃。好,每完成壹項,就在上面打壹個√。她怕自己不夠優秀,不夠突出,就尋找榜樣,讓自己變得好壹點,更好壹點。

所以,按照這樣的進度,她從藍領工人家庭,壹步步考上普林斯頓,考上哈佛大學法學院。她可以穿著精致的阿瑪尼套裝,在25歲就擁有自己的助理,跟精英階層打交道,領著父母這輩子掙不到的薪水,從此實現階層的完美跨越。她的人生遵循完美的計劃,但是她的老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卻完全不是這樣。

他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以後,在壹家非營利組織做了幾年的社區工作者,為了呼籲政府采取社會變革,給予人民更大的幫助,才去讀哈佛研究生。所以奧巴馬比米歇爾大三歲,他的人生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就像人生路上的即興穿梭。框中,也不用所謂的他人看法去規範自己的言行,只要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妳相信自己可以達到什麽程度,妳就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功。所以,當奧巴馬參與公選的時候,米歇爾潑涼水:“我覺得妳不會成功的。”奧巴馬壹點也不生氣:“我不試試,怎麽知道呢?”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生活都有美好的憧憬:什麽時候讀大學,什麽時候結婚,多久掌握壹門技能,多長時間看完壹本書……

但是很多時候,妳會發現,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已完成事項少之又少,待辦事項反而數量大增。就像玩俄羅斯方塊壹樣,妳永遠不知道接下來的壹塊圖形是什麽樣子,又怎麽用它來裝飾我們的人生?

人生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與其按照世俗的成功、別人的定義要求自己,不如按照自己的步驟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於奧巴馬,米歇爾是這麽評價的:

“‘貝拉克’在所有交付給他的事情上都努力而負責,他從不以別人為標桿來衡量自己的成就、自己的進步,而我自己有時就會那麽做。他有時似乎完全無視人生賽場的激烈競爭,以及壹個三十歲的律師應該追求的所有物質上的東西。”成功的路上永遠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底氣足,機會就足。

寫在最後

網上有這麽壹組數據:哈佛大學2021屆新生中,有46%來自超級富豪家庭。

於是,很多人就吐槽:平民逆襲已經成為神話,階層流動越來越慢。

但是,他們忽略了另外壹組數據:35%的哈佛新生很少用社交賬號,56%的哈佛新生沒有賬號,超過80%的人很少用或者根本沒有社交賬號。

不怕有錢的人比妳還努力,就怕妳知難而退還拿表象安慰自己。已經離開白宮的米歇爾女神說:“我54歲了,仍在追求進步,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壹如既往,永不停歇!”迎難而上,妳可以成為任何人,更會成為獨壹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