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不要壹錯再錯文言文

不要壹錯再錯文言文

1. 求壹形容壹錯再錯的古詩詞,有意境點的

陸遊《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壹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晚風幹,淚痕殘,

欲傳心事,獨倚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2. 續寫《矛與盾》(古文與現代文)作文

現代文續寫:楚國有壹個人,買盾又賣矛。

他自誇自大,言過其實,被眾人笑話了壹頓,狼狽而歸。第二天的早上,他又在村裏賣起了他的武器。

他說:“我的矛很不尋常,除了我的盾,什麽東西都能刺穿。”他又說:“我的盾,即堅固又耐用,除了我的矛,什麽東西都穿不透。”

有人又說:“妳昨天賣盾賣矛,已經很愚蠢了;今天再賣,何苦呢?究竟是妳的矛可以刺穿妳的盾,還是妳的盾可以擋住妳的矛?”以前有人說:世上的東西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矛和盾,固然沒有最鋒利的或最堅固的。

那個人壹錯再錯,雖然苦口婆心地買盾賣矛,也是什麽也沒有得到。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

羊逃走壹兩只之後再修補圍欄還不遲。希望那個人今後不要再吹噓了。

第二天古文續寫:楚人有鬻盾與矛者。其人自誇自大,言過其實,為眾人所笑。

次日之晨,又鬻其幹戈於其裏也。曰:“吾矛非常,除乃盾,於物無不陷也。”

又曰:“吾盾,堅,且耐,除乃矛,無物可陷也。”或又曰:“君昨日鬻矛與盾,愚之甚;今日且鬻,何也?是君之矛可陷盾,或君之盾可擋矛?”故人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

矛與盾,固無之最也。其人壹錯再錯,鬻盾鬻矛,無所得也。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望其人今後無吹噓之歷也。

3. 就不要犯太大的錯誤 古文怎麽說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後按壹定時間復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妳但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譯文有子說:"他的為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喜歡犯上的人,這種人很少;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的人,這種人從來沒有過。

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根本樹立了,“道”就出現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3. 哀公問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論語·為政》) 譯文哀公問:"怎樣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拔起來,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這樣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來,放到正直的人上面,這樣百姓就不心服;" 4.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為政》) 譯文季康子問:"要使百姓嚴肅認真、盡心竭力和勤勉,應該怎麽做?"孔子說:"妳對待百姓的事情嚴肅認真,他們對待妳的事情也嚴肅認真;妳孝順父母,慈愛幼小,他們就會對妳盡心竭力和勤勞努力;妳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們就勤勉。

" 5. 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裏仁》) 譯文孔子說:"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壹起,是最好的事。

選住處沒有仁德高尚德人,怎麽能算聰明呢?" 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裏仁》) 譯文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居於貧窮,不能長久地居於快樂。有仁德的人安於仁,聰明的人利用仁。

" 7.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裏仁》) 譯文孔子說:"發財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窮和地位低賤是人人厭惡的,不用正當方法擺脫的,就不要擺脫。

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怎麽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沒有短時間離開仁道,緊急時不離開仁道,顛沛時也不離開仁道。" 8.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論語·裏仁》) 譯文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歡仁道的人,厭惡不仁道的人。

喜歡仁道的人,那是至高無上的人;厭惡不仁道的人,他施行仁道的目的是不讓不仁道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誰能在某壹天使用他的力量施行仁道嗎?我沒見過沒能力的,大概這樣的人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9.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裏仁》)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立誌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粗布衣服,吃粗糧為恥,這種人不值得和他交談。

" 10.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評論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他。

雖然坐過牢,但不是他的錯。"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11.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論語·公冶長》) 譯文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材無法雕琢,糞土似的墻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我能責備他什麽呢?"孔子又說:"以前我看人,聽到他說什麽,我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人,聽到他說什麽,卻要考察他的行為。

從宰予的表現上我改變了以前的方法。" 12.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傻。

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13.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 譯文顏淵、季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用,把它們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願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使老人能享受安樂,使朋友能夠信任我,使年輕人能夠懷念我。

" 14.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論語·雍也》) 譯文哀公問:"您的學生中誰好學?"孔子答:"有個叫顏回的好學,不拿別。

4. 求亡羊補牢的原文(文言文)和譯文(翻譯)不要別的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

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陽。

於是使人發騶,征莊辛於趙。莊辛曰:“諾”。

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裏昌,桀、紂以天下亡。

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裏,豈特百裏哉? “王獨不見於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亡羊補牢。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頸為招。

晝遊乎茂樹,夕調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

遊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魚卷鯉,仰嚙陵艹衡,奮其六翮,而淩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盧,治其繒繳,將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遊乎江河,夕調乎鼎鼎。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

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載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栗。於是乃以執珪而援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譯文: 莊辛對楚襄王說:“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後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從著,壹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如此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

楚襄王說:“先生老糊塗了嗎?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莊辛說:“臣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後果,不必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終寵幸這四個人,而不稍加收斂,那楚國壹定會因此而滅亡的。

請君王準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裏來靜觀楚國的變化。”莊辛離開楚國到了趙國,他只在那裏住了5個月,秦國就發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陽。

在這時候襄王才派人率騎士到趙國召請莊辛。莊辛說:“可以。”

莊辛到了城陽以後,楚襄王對他說:“寡人當初不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對這事可怎麽辦呢?” 莊辛回答說:“臣知道壹句俗語:‘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臣聽說過去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百裏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終不免身死亡國。

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裏,豈止100裏而已? 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長著6只腳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間飛翔,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擡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自以為無憂無患,又和人沒有爭執。豈不知那幾歲的孩子,正在調糖稀塗在絲網上,將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黃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來棲息在茂密的樹叢中,鼓動著它的翅膀奮力高翔,自己滿以為沒有禍患,和人沒有爭執,卻不知那公子王孫左手拿著彈弓,右手按上彈丸,將要向70尺高空以黃雀的脖子為射擊目標。

黃雀白天還在茂密的樹叢中遊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轉眼之間落入王孫公子之口。 黃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實黃鵠也是如此。

黃鵠在江海上翺遊,停留在大沼澤旁邊,低下頭吞食黃鱔和鯉魚,擡起頭來吃菱角和水草,振動它的翅膀而淩駕清風,飄飄搖搖在高空飛翔,自認為不會有禍患,又與人無爭。然而他們卻不知那射箭的人,已準備好箭和弓,將向700尺的高空射擊它。

它將帶著箭,拖著細微的箭繩,從清風中墜落下來,掉在地上。黃鵠白天還在湖裏遊泳,晚上就成了鍋中的清燉美味。

那黃鵠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蔡靈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遊玩,北到巫山之頂,飲茹溪裏的水,吃湘江裏的魚;左手抱著年輕貌美的侍妾,右手摟著如花似玉的寵妃,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

卻不知道那子發正在接受宣王的進攻命令,他將要成為階下之囚。 蔡靈侯的事只是當中的小事,其實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

君王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始終隨著君王的車輛,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卻沒料到,穰侯魏冉已經奉秦王命令,在黽塞之南布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楚襄王聽了莊辛這番話之後,大驚失色,全身發抖。在這時才把爵位送給莊辛,封他為陽陵君,不久莊辛。

5. 求亡羊補牢的原文(文言文)和譯文(翻譯)不要別的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

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陽。

於是使人發騶,征莊辛於趙。莊辛曰:“諾”。

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裏昌,桀、紂以天下亡。

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裏,豈特百裏哉? “王獨不見於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亡羊補牢。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頸為招。

晝遊乎茂樹,夕調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

遊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魚卷鯉,仰嚙陵艹衡,奮其六翮,而淩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盧,治其繒繳,將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 故晝遊乎江河,夕調乎鼎鼎。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

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載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栗。於是乃以執珪而援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 譯文: 莊辛對楚襄王說:“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後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從著,壹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如此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

”楚襄王說:“先生老糊塗了嗎?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莊辛說:“臣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後果,不必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終寵幸這四個人,而不稍加收斂,那楚國壹定會因此而滅亡的。

請君王準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裏來靜觀楚國的變化。”莊辛離開楚國到了趙國,他只在那裏住了5個月,秦國就發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陽。

在這時候襄王才派人率騎士到趙國召請莊辛。莊辛說:“可以。”

莊辛到了城陽以後,楚襄王對他說:“寡人當初不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對這事可怎麽辦呢?” 莊辛回答說:“臣知道壹句俗語:‘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 ’臣聽說過去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百裏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終不免身死亡國。

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裏,豈止100裏而已? 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長著6只腳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間飛翔,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擡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自以為無憂無患,又和人沒有爭執。 豈不知那幾歲的孩子,正在調糖稀塗在絲網上,將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黃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來棲息在茂密的樹叢中,鼓動著它的翅膀奮力高翔,自己滿以為沒有禍患,和人沒有爭執,卻不知那公子王孫左手拿著彈弓,右手按上彈丸,將要向70尺高空以黃雀的脖子為射擊目標。

黃雀白天還在茂密的樹叢中遊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轉眼之間落入王孫公子之口。 黃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實黃鵠也是如此。

黃鵠在江海上翺遊,停留在大沼澤旁邊,低下頭吞食黃鱔和鯉魚,擡起頭來吃菱角和水草,振動它的翅膀而淩駕清風,飄飄搖搖在高空飛翔,自認為不會有禍患,又與人無爭。 然而他們卻不知那射箭的人,已準備好箭和弓,將向700尺的高空射擊它。

它將帶著箭,拖著細微的箭繩,從清風中墜落下來,掉在地上。黃鵠白天還在湖裏遊泳,晚上就成了鍋中的清燉美味。

那黃鵠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蔡靈侯的事也是如此。 他曾南到高陂遊玩,北到巫山之頂,飲茹溪裏的水,吃湘江裏的魚;左手抱著年輕貌美的侍妾,右手摟著如花似玉的寵妃,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

卻不知道那子發正在接受宣王的進攻命令,他將要成為階下之囚。 蔡靈侯的事只是當中的小事,其實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

君王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始終隨著君王的車輛,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卻沒料到,穰侯魏冉已經奉秦王命令,在黽塞之南布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楚襄王聽了莊辛這番話之後,大驚失色,全身發抖。 在這時才把爵位送給莊辛,封他為陽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