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蔡萬霖逝世後保險賠償多少?

蔡萬霖逝世後保險賠償多少?

據文中猜測不會太多,而且不會有多大的增值,他買保險不是為了保障增值,而是為了規避遺產稅,所以個人認為不會有多大的增值. 蔡萬霖遺產稅緣何打水漂——人生理財不可回避 蔡萬霖活著是位傳奇人物,死後又給人們留下壹個最大的懸念:蔡氏後人到底應該拿出多少錢來為繼承他的遺產買單。 蔡萬霖曾以擁有85億美元私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但在不到十余年的時間裏,蔡萬霖死後個人所擁有的財產規模,僅剩下區區不足3千萬美元,由此逃掉了原本應該交納的幾十億美元遺產稅。這位世界超級富豪的財產在短短幾年間,是如何被理財大師們如掌中遊戲般地搞掉了的呢? 撲朔迷離的遺產稅 2004年9月27日,臺灣首富蔡萬霖辭世,享年81歲。蔡萬霖的去世給這位臺灣金融保險理財帝國--霖園集團(原國泰人壽集團)的創始人劃上了壹個從窮光蛋到世界超級富豪的句號。蔡萬霖死後,他的故事仍然持續發溫,其身後所留遺產的納稅問題,竟也像蔡氏王朝傳奇的發家史般變得撲朔迷離,給人們在理財納稅問題上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正可謂"生死戲劇人間"。 蔡萬霖出生在我國臺灣地區壹個苗栗農民家庭,8歲時因被生活困境所迫,跟隨親屬到臺北謀生打工,靠自學完成了僅有的中學學歷。蔡萬霖從最初的販菜和倒買倒賣醬油起步,後逐漸跨足臺灣金融保險業,壹舉發富。蔡萬霖死前經營涉足幾十個行業的臺灣第壹大企業集團--霖園集團,而蔡萬霖本人因擁有巨額資產也最終被定格為臺灣首富。 根據《福布斯》雜誌2004年的最新統計數據,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蔡萬霖以46億美元(1美元約合34元新臺幣)的身家被排在第94位。而在1995年,蔡萬霖更是以85億美元財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 根據臺灣地區遺產稅條例的相關規定,遺產在1億元新臺幣以上的,適用稅率為50%。即便是以蔡萬霖死時被公認的身家財產46億美元來估算,蔡家後人要繳交的遺產稅將高達約782億元新臺幣。不過,在臺灣以壽險、信托代他人理財為核心業務的蔡萬霖家族,僅在霖園集團內就擁有數百位頗具知名度的法律、稅務和理財專家,他們在蔡氏家族眾多企業納稅計算問題上的"精確度",常常爆出令世人稱奇的大手筆傑作的火花。 早在六年前,蔡萬霖被查出患有輕微心肌梗塞後,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顧問們對蔡萬霖壹旦做古,如何規避高額的遺產納稅就開始了精心籌劃。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據臺灣地區稅務部門人員初步估算,這位在世界享有超級富豪聲譽的蔡萬霖,其後人僅只需交納4、5億元新臺幣遺產稅,與人們在蔡老去世後憑第壹感覺應納782億元新臺幣遺產稅相去甚遠,甚或可以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 人們竊以為,蔡萬霖可能是通過大量購買數10億元巨額壽險保單來避稅,實際上這種辦法對蔡萬霖屬下的理財顧問們來說可稱得上是"小兒科",因為即便是購買數十份10億元新臺幣的壽險保單,也難於解決蔡萬霖個人龐大資產被稀釋的問題。何況臺灣稅收當局後來為打擊偷逃遺產稅,對六十歲以上老年人購買壽險保單及受益人的權限又作了種種限制。由此看來,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家們在短短幾年間,將蔡萬霖的巨額財產神鬼不知地轉移給他的子女應該是另走了壹路。 施妙計巧設投資鏈 蔡萬霖個人的巨額財產是如何被戲劇般地蒸發掉了的呢?他的私財太龐大了。蔡氏家族手下的理財顧問們必然有過人的腦力,為巧避巨額遺產稅,給蔡萬霖名下財產設計了多種"稀釋"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設立投資公司和對基金會進行運作。國泰人壽公司是目前臺灣地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園集團屬下最有價值的公司。蔡萬霖家族在其旗下設了很多用於轉移財產的投資公司,蔡萬霖的直系親屬(或曰繼承人)必定是其中壹個投資公司的所有者。 而這些公司成立的唯壹目的就是投資。這些投資公司旗下還有投資子公司孫公司。最上層投資公司擁有國泰人壽上市公司股票,然後再透過下面的子孫投資公司以低於市價的帳面價值層層轉移。最終股權被轉移至蔡氏兒女手中。 此外,國泰人壽最大股東為霖園投資,持股16%,蔡萬霖的幾個兒子均以霖園投資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資公司以及個人持股,蔡氏家族對國泰人壽控股實際已經超過50%。蔡氏家族通過這些投資公司對霖園龐大的家族產業交叉持股。 在這人為織機起來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網絡中,蔡萬霖個人名下的國泰股權早已經被稀釋無幾了。 也就是說,根據《福布斯》雜誌統計的蔡萬霖名下霖園集團的名義總資產雖然高達46億美元,但由於其大股東幾乎都是法人股東,蔡萬霖個人的真正投資早已經被他的"心肌梗塞"化為烏有。而在計算征收遺產稅時,"個人"所占投資與"家族公司"財產應該是有嚴格界定的。按照規定,"家族公司"財產(所謂的投資公司)因有法人資格,遺產稅管理條例對其根本無可奈何。 也就是說,蔡萬霖的遺產稅被其子女們所各自擁有、關聯又十分密切的層層疊疊的子孫投資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給規避掉了。蔡萬霖到臨終時只是壹個"46億美元"的空殼而已。 國外富豪大多熱衷於投資設立基金會,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將聚斂的多的用不了的"閑錢",通過合法而成本最低、名聲最佳的渠道留給家族。 這類大大小小設立目的不近相同的基金社團組織,僅在我國的臺灣地區正式在冊的就有三萬多家。蔡萬霖的霖園集團有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和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個所謂公益事業"財團法人"組織。這三大基金會是蔡萬霖生前自稱為進行公益事業捐贈的依托體,由蔡萬霖"捐贈"百億巨款而形成。這些基金會由蔡氏家族控制,既是其家族企業集團壹個關鍵的免稅渠道,又為其家族的巨額消費提供了買單的合法管道,其家族成員的所有消費支出均可從中"隨意"報領。而最具噱頭的是,這些富豪們最後還給世人留下壹個"慈善家"的美名。再比如說,臺灣的另壹個富豪王永慶的臺塑集團屬下的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其在臺設有六大院區、以及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誌技術學院。 這些超級富豪們的資產,經過家族投資公司和基金會的運作,其身後所需申報的遺產稅早已被七折八扣打發地面目全非。 不是故事的結尾 蔡萬霖去世後,僅其奢華的葬禮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億新臺幣。蔡萬霖之死所以在臺灣地區引起強烈關註,部分的原因是,蔡萬霖的去世對於其家族成員雖說是壹個噩耗,但臺灣稅收當局則暗暗竊喜,按照臺灣今年征收遺產稅的預算,其目標是101億新臺幣。蔡萬霖資產被世人高估為1563億新臺幣,蔡萬霖的去世少說也得征他個幾百億新臺幣的遺產稅吧,而蔡萬霖的死就像其人活著般實在是給現代人開了壹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據初步統計,以目前所掌握的蔡萬霖不動產及投資來計算,如果沒有法定的負債必須扣除,其遺產稅的推算金額大約是數億元新臺幣。目前臺灣正在調查蔡萬霖生前是否有違規移轉財產用以逃避遺產稅的問題。最新的消息表明,臺灣稅收當局極有可能最終只能收到蔡萬霖後人交納的區區1億元新臺幣左右的遺產稅而了事。這不得不讓人們大跌眼鏡。 理財,不可回避的話題 說起來,偷逃稅收行為並不為社會所認同,尤其是富人。因為妳生前所賺得的資財原本就是來自於社會,人死後回報社會是壹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道理了。這是從道德層面上來講的。不過,道德並不能代替法律,法律禁止什麽或鼓勵什麽,也才是人們應該遵守的行為標準底線。這裏涉及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人們既然可以用合法手段避開高額的稅收,從理論到實踐就不應該是壹個錯誤,甚至可能還是立法者所鼓勵的。 反之,很多人由於不註意生前理財,死後不但為後人留下很多遺憾,有時甚或還會徒增許多煩惱,令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都不得安寧。我們再來看看臺灣的另壹個億萬富豪用瘁死方式"回報社會"至今風波未平的故事。2003年12月7日,時年55歲的臺灣最大的計算器制造公司英業達副董事長、世界科技界著名人士溫世仁因為腦中風溘然離世,身後留下160億新臺幣資產(遺產稅對其中有來自近百億的海外資產實施免稅待遇)。 由於溫世仁對生前財產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去的又突然,後事更不可能來的及交代。2004年8月6日,溫世仁的後人已經初步完成他的遺產稅申報程序,要繳交的遺產稅高達40億新臺幣,創下臺灣地區有史以來上遺產稅的最高紀錄。說起來,溫世仁對計算器情由獨衷,但對理財全然是個外行。 就在溫世仁去世後不久,還爆出其私生女爭家產的風波。上個月壹位廖姓女子全然不顧以往的情誼豁然浮出水面,聲稱溫世仁跟她長期同居並生有壹個女兒這是"任誰也不能否定的事實",請求法庭對溫世仁納稅後的部分遺產進行強制分割。 時至今日,溫世仁的後人對這位計算機專家貪色有道而理財"腦力"欠缺仍怨言頗多,在分割溫世仁稅後遺產部分問題上頗費周折。據稱,在臺灣以外還有壹個女人在隔海嗆聲,對溫世仁的遺產虎視眈眈。此人自稱雖然與溫世仁沒有生下孩子,但實際同居時間已有些年頭了,於情於理均不應該把她排除在溫氏遺產分割的範圍以外。實際上,據了解,溫世仁生前雖然握有龐大個人資產,但由於長期奔波於大陸的大西北地區,並沒有享受過多少奢華,反而過著像苦行僧的生活,而他身後種種風波,以及變調的人情事故,讓人更是不禁感概萬千。 不過,像溫世仁以腦中風瘁死這樣的方式不做節稅計劃來"主動回報社會"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而服務於蔡氏家族團隊的壹位高級理財顧問揶揄道:與其貴而拘,不若賤而肆。意思是說,像溫世仁這般的科技界領袖人物,其前生後世還不如壹介村夫活的自然而瀟灑。 顯而易見的是,這位理財專家曾多次勸誘為溫世仁提供理財服務而不得要領,至今仍然耿耿於懷。在這之前,臺灣的"委托書大王"陳德深也因病發突然,壹命烏呼。其留下的遺產包括147家上市公司股權、近千筆土地所有權以及逾百件未打完的官司,遺產總價值超過35億元新臺幣。由於奔去匆匆,完全來不及做節稅規劃,因而報繳了19億元新臺幣的遺產稅。 還好的是,陳德深因為沒有兒女,剩余的財產被其兄弟姐妹相約瓜分而去。其遺產的分配過程自然也少不了壹番同室操戈,最終搞得兄妹長期不合。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戲言:陳德深是"故意留下遺產讓這些人爭得頭破血流也說不定。"不過,這些人與傳奇人物蔡萬霖在處理前生後世上的精明相比,突顯出人生理財檔次上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