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富春山居圖》為“剩山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是黃公望為無用師和尚所繪,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壹大壹小兩段,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後,將此損卷燒焦部分細心揭下,重新接拼後居然正好有壹山壹水壹丘壹壑之景,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後拼接而成的,於是,人們就把這壹部分稱做《剩山圖》。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另外壹段,在裝裱時為掩蓋火燒痕跡,特意將原本位於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這便是後來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值此,原《富春山居圖》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長短兩部分,身首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