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壹下文徵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壹。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1470——1559)
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後來又改字徵仲,別號衡山,自稱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人,五十四歲時才做了個翰林院待詔的小官,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因而發憤圖強,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繪畫方面,與弟子成為“吳門派”;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書法各體無壹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在當時名重海內外,並且因為他享年高壽(將近九十)、年高望重,門生有多,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壹代宗師。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行書主要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智永,運筆遒勁流暢,晚年大字學黃庭堅,風格變得蒼勁秀逸。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