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
國與國之間,什麽時候有過兄弟之情了?國與國之間,從來都是利益之爭,齊燕兩國也不例外。齊國對燕國的援助最早來自齊桓公,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壹位,以管仲提供的“尊王攘夷”為旗號,行霸主之業,齊國之所以救燕國,並不是齊國與燕國親如兄弟,而是救援燕國符合齊桓公“尊王攘夷”的霸業。公元前663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當時的霸主齊國求救,齊桓公發兵救援燕國,將山戎擊敗並徹底趕出燕國,當時的燕國國君燕莊公為了感激齊桓公,親自送齊桓公回國,壹直送到齊國境內。
當時的禮制有壹條: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境。 燕莊公送齊桓公已經送到了齊國境內,出了燕國,齊桓公為了遵守禮制,便把燕莊公所到的齊國土地送給了燕國,並且叮囑燕莊公要學習召公,遵守周朝的禮制。齊桓公的行為,符合“尊王攘夷”的旗號,齊桓公之所以這麽做,不是因為燕國與齊國有什麽關系,而是為了履行“尊王攘夷”的承諾,維護自已的霸主地位而已。
在齊桓公的時代,周朝的禮樂已經開始崩壞,諸侯已開始出現對周天子不敬的行為,但周天子在當時還有壹些權力和實力,因此禮樂的情況不算太糟糕,而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恰恰做到了尊王攘夷,挽救了周朝面臨崩壞的禮樂,維護了周天子尚存的尊嚴,齊桓公算是春秋五霸中最名副其實的霸主,而齊桓公之後的霸主,已經失去了尊王攘夷的旗號,變成了擴充實力與掠奪,越往後禮樂越壞。而導致齊燕兩國變成世仇,來自戰國時代,公元前316年,燕國的壹次禮樂崩壞的嚴重政治事件,始於燕王噲。
燕王噲是燕國國君,受到權臣子之的鼓惑,將燕國國君之位禪讓給子之,要知道自夏啟開啟家天下的繼承制度後,從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的春秋戰國時代,禪讓制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燕王噲的禪讓是不符合禮制與常規的,又由於受禪讓的子之改革失敗,國內大亂,燕國太子平造反,因為按禮制國君之位本來是太子平的,燕王噲違反了這壹祖制,太子平聯合燕國的壹些將軍造反,燕國大亂,死傷數萬人。齊國看到燕國大亂,為了撈取政治利益,因此發兵以協助太子平的名義進行幹涉燕國內亂,齊兵在動亂殺了子之,而燕王噲與太子平均在動亂中被殺,燕國無主,而燕國被齊軍占領,齊軍占領燕國後,反而燒殺搶掠,讓燕國老百姓非常痛恨,於是燕國軍民壹起與齊軍作戰,並且齊國在趙、魏、韓、楚、秦等其它諸侯國的壓力下被迫撤軍,此戰齊國的出兵純粹就是為了自已的利益。
燕國在趙國、秦國、韓國的扶持下,立公子職為燕國國君,公子職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後,大力任用賢良,發展國力,燕國國力壹度得到恢復,但燕昭王有壹點沒有忘記,燕國所遭受的壹切苦難都是齊國造成的,因此在內心深處,燕昭王要積聚國力向齊國報仇,由於齊國壹直是東方六國中國力較強的國家,燕昭王壹直在等待機會報仇。這個機會終於在公元前284年被燕昭王等到,由於齊國國君齊泯王獨自輕率的吞並宋國,引起韓、趙、魏、秦等國的不滿,而且齊泯王又四處樹敵,在政治上逐漸孤立了齊國,燕昭王敏銳的捕捉到機會,命令上將軍樂毅聯合韓、趙、魏、秦、燕五國壹起攻伐齊國,楚國也在戰爭開始後加入,實際上已是六國伐齊。
齊泯王戰敗,不久被殺。六國聯軍在擊破齊國軍隊後,除燕國外,其余五國在得到封地和財物後撤軍,而樂毅獨自率領燕軍繼續攻擊燕國,攻破齊國都城臨淄,燒了齊國宗廟,搶了齊國的財物,之後又攻占齊國72座城池,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城與即墨兩個城池尚在堅守,樂毅攻齊打了三年,齊國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後來齊國軍民在田單的帶領下,有火牛陣大破已經沒有樂毅的燕軍,收復了所有城池,齊國重新復國。此戰後,燕齊兩國成為世仇,互有滅國之戰,但此後的齊國實力衰弱,直到被秦國滅亡都無力復仇。燕齊兩國之所以成為世仇,是因為當時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攻伐戰爭異常殘酷,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齊國為了利益先攻伐了燕國,燕國再報仇,如此反復而已,燕齊兩國的世仇,正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