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音樂文化
這壹曲種,所以能在曲藝場中首屆壹指,當推功於劉寶全。當時及後來的擅演京韻大鼓者,多以他為正宗,京津滬漢,馳著聲譽,允稱壹代巨擘。在劉之前,有鐘萬起、於德逵,還有宋五、胡十、霍明亮等,都是改革怯大鼓之前輩,但都沒有劉的優越條件。劉曾從天津老藝人王慶宏學藝,並深得作詞人莊蔭棠之助,加上個人天賦與刻苦鉆研、悉力創新,乃成為名家。五十年來,蜚聲曲壇,始終不衰。劉之特點,能唱能作,嗓音高亮清脆,五音齊備,行腔吐字,嗖哦運用,俱有獨到之處,且其外表,能占“漂”、“率”二字。他在《大西廂》壹曲中,形容鶯鶯、紅娘、張生三人不同的性格,由於其唱腔委婉,作工細膩,使全曲妙境環生。其傳神處,聽眾被引入化境,如見其人。再如“三國”、“水滸”、“列國”諸段,演來大將風度、書生氣概,宛如化裝現身於舞臺。《活捉三郎》、《壹門忠烈》、《別母亂箭》諸段,唱詞皆出自莊蔭棠手筆。劉之按腔,與莊合作,真如魚水相融。劉搬演的韓曉窗的子弟書段,有《白帝城》、《刺湯勤》、《長阪坡》等,壹經其口,即賦予了這些曲本以第二生命,相得益彰。劉在演唱《南陽關》段中加反西皮,《馬鞍山》段中加二黃,將京劇的上口字揉在其中,天衣無縫,恰到好處,甚為聽眾所贊許,故其後學,爭相效法。這些,都是使劉成名壹世的藝術特色。
劉之外,尚有白雲鵬、張小軒,並稱為三家流派。
白雲鵬多演子弟書,曾從史振林學藝,以《露淚緣》、《全德報》諸折為佳,再有《樊金定罵城》、《孟姜女尋夫》、《方孝孺罵殿》等段也不差。解放後也演過新段。他的藝術特點以小、俏,細著稱,獨樹壹幟。
張小軒演來粗獷沈著,氣力充沛,如長江之水壹瀉千裏。拿手傑作有“三國”諸折,再有新編《改良勸夫》、《打楊村》、《打昆山》、《十六愁繞口令》、《勸嫖交友》諸段,為劉、白所無。在唱法上還有與劉、白不同的壹點,就是在書尾收腔處突然取消幾句,戛然而截。如唱《戰長沙》,在“殺上陣去”後面本來還有幾句,但他獨不繼續唱下去,壹下子打住,讓聽者自己去尋味,更顯得余韻不盡,可謂別具壹格。該派傳人有張金環,以後也就逐漸銷聲不彰了。
此三派之外,還有壹個少白派,即白鳳鳴。白鳳鳴得其兄三弦弦師白鳳巖之薪傳,取劉派之長,避自身之短,以壹落的收腔,多加垛句,從而討俏。能曲為《七星燈》、《貍貓換太子》、《紅梅閣》、《擊鼓罵曹》、《大戰岱州》,《桃花莊》等。借以嗓音欠佳,郁郁壹生。
近二十年中,在老藝人相繼殂謝之後,能卓然自成壹派,而獨步壹時者,當推女藝人駱玉笙(小彩舞)。她得技於當年曾為劉寶全彈三弦的弦師韓永祿,由南京去濟南,輾轉至天津聲譽日起,以至紅紫於曲壇。她的藝術特點,在於能化劉、白及少白之長,按個人條件,巧於運用,對低音字吐之真切,唱之清楚,為壹般女藝人所不及。她後來居上,奪得女鼓王林紅玉之寶座,而淩駕於諸大鼓藝人之上,執天津曲壇牛耳三十多年。
當年曾與劉寶全分庭抗禮者,有更姑娘。更之藝,為女藝人中的雞群壹鶴,嗓音高亮動聽,其所演之曲,迥非壹般同行姐妹所能望其項背。曾與劉寶全分演於東燕樂與西燕樂,不分軒輊。惜好景不長,正當其聲譽鵲起之時,為津市富商卞姓藏以金屋,而銷聲斂跡。後其二妹鐘姑娘、三妹鐘三姑娘相繼嶄露頭角,南北爭聘,當時的黑姑娘(小黑姑娘之母)、白姑娘、富貴卿均難與頡頏。後來鐘姑娘夭逝於滬濱,鐘三姑娘由南京北返.亦適人而去。此時京津男大鼓藝人,有譚鳳元、王鳳歧、鐘德海、關貞奎,均不克繼劉氏衣缽。而女藝人轉占優勢,小黑姑娘、良小樓、小燕樓、張愛茹、方紅寶、林紅玉、桑紅林,都稱壹時的佼佼者。又有章翠鳳、張月琴、侯月秋、張翠蘭、毛翠芬、汪金蘭、李韞芬、劉鳳霞、宗香巖、小映霞、閻秋霞、小嵐雲、孫書筠等,先後演於京津兩地。
津市京韻大鼓票友有李石如、馮質彬,均宗劉派。